首页 > 市场研究 > IBM云领域开始发飙起来

IBM云领域开始发飙起来

2014-06-18 10:13   来源: 商业伙伴  

基本信息

面向行业
应用领域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企业IT领域叱咤风云,独霸一方的传统IT领袖级厂商IBM,在面对新兴的IT趋势时,所体现出来的应对能力,一直被人诟病。尤其是在代表新一代企业IT模式的公有云领域,IBM似乎已经没有了招架之力,AWS以更高的报价,凭借着自动扩展的基础设施云交付能力,从IBM手中拿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订单,这让人们对IBM能否还有能力适应未来IT环境迁移的竞争,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而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因为IBM在企业级市场给人的印象就是无所不能,并且所向披靡。
 
  而且,即使是2013年6月,IBM以20亿美元重金,收购了美国前五大IaaS服务商之一的SoftLayer之后,也并没有缓解外界对IBM云策略的担心,因为在那之后,IBM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云计算,或者说就是公有云的战略。与此同时,AWS与微软的Windows Azure以及Google的GCE则风生水起,让IBM收购SoftLayer的新闻效应迅速在业界消失。
 
  也许是被这种质疑刺激到了,也许是真的反思到了自己对云计算领域核心竞争力认知的后知后觉,近日IBM一怒之下终于“发飙”了……
 
        2014年1月17日,IBM宣布计划投入超过12亿美元大规模拓展其全球云的部署。其目标是建立旨在为客户带来更大灵活性和透明度的数据中心网络,并让客户更好地在云端管理自己的数据、运行他们的业务以及在云端部署IT运营。
 
  这一全新规划的云服务,计划从遍布全球五大洲15个国家的40个数据中心提供云服务,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亚洲和澳州。这包括IBM将在世界范围内新建的15个数据中心,已建成的12个数据中心以及SoftLayer的13个数据中心。新建的数据中心将分布在中国、华盛顿特区、香港、伦敦、日本、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达拉斯。根据这项最新的发布,IBM公司计划在所有主要地区和金融中心实现数据中心覆盖,并计划在2015年向中东和非洲扩张。
 
  SoftLayer:IBM的“云之翼”
 
  回想到2013年6月,IBM收购SoftLayer之后,外界对于IBM公有云战略的猜测与疑惑,这次的投资计划可以说让IBM的公有云战略不言自明了——它用最实际的行动来亲自对外展示自的野心,让IBM开始急速追赶那些公有云市场的领先者。
 
  事实上,这一计划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当时IBM宣布关闭自己的SCE(Smart Cloud Enterprise)公有云服务,而向SoftLayer集中整合。这一战略就预示了今天所看到的统一投资计划,它简化了复杂度,并突出了重点,也让我们看到了IBM对于SoftLayer的“器重”。
 
  在和一些IBM的友人交流时,对方基本上认为是IBM帮了SoftLayer大忙,让后者能立刻进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企业级市场,收纳了大量的潜在客户。但是在我看来,从IBM公有云的长远发展以及更为重要的,以此(公有云基础平台)为基石的新IT时代的竞争角度上看,SoftLayer对于IBM显然更为重要。它将能与AWS抗衡的公有云基因迅速融入了IBM,明显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而且是一对“云之翼”。
 
  我们都知道IBM之所以在公有云市场未能迅速响应,的确是与其在云技术堆栈方面(尤其是x86领域)的积累不够有关。虽然近年推出了面向云平台自动化管理的套件SCE(Smart Cloud Entry),但其更关注于私有云市场,其自动化扩展与管理能力与公有云互联网级的需求相差甚远。曾有一段时间,我和朋友聊天时都觉得IBM应该收购思杰(CITRIX),后者有完整的云堆栈CloudStack,而它也正是SoftLayer的技术框架的基础,收购思杰可以让IBM迅速补齐在x86云计算领域的短板。但最终IBM选择了一个现成的云运营商出手,也说明IBM其实已经等不及了,它需要立刻具备公有云的竞争能力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从这点来说,SoftLayer解了IBM的燃眉之急。
 
  现在SoftLayer已经并入IBM,虽然品牌独立,但我们也必须要从IBM整体的战略中来看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它的发展肯定是与IBM公有云战略息息相关的。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建的15个数据中心,其背后的身影有着浓重的SoftLayer轮廓。我相信,这些面向未来云服务的底层基础架构也主要来自于SoftLayer,IBM现有的12个数据中心,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真正做到40个数据中心云服务交付的融会贯通。
 
  面对AWS与Windows Azure SoftLayer胜算几何?
 
  从新建的15个数据中心的地理位置,我们可以看出IBM在公有云市场方面的发力点,主要就是发达与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中国的相关政策,我们不可能看到在中国本土有SoftLayer/IBM自有的数据中心,但布局香港的数据中心的用意就很明显了,而且我们不要忘了2013年7月,IBM与北京首都在线的签约,当时说是落地的是SCE,现在可以确定就是SoftLayer,首都在线可以算是SoftLayer在中国的第一个东家(笔者注:IBM方面的朋友强调是首都在线用IBM的技术做了一个自己的云,不过这个技术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而从首都在线方面得到的消息则就是SoftLayer,在此仅做参考。但SoftLayer肯定会以合作伙伴的渠道进入中国)。而有了IBM的强力投资(如果仍然是当初的SoftLayer的,我相信没这个实力),SoftLayer也将具备更强的实力,与AWS和Windows Azure展开竞争,包括中国市场。我认为,从长远来看,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可能不是AWS,而是Windows Azure。
 
  亚马逊AWS虽然是当前公有云市场的绝对领袖级服务商,但是它有一个严峻的门槛在于传统的大中型企业对其的认知与信任。因为亚马逊是以电商起家,在企业级IT市场可谓半路出家,对于很多企业来讲,重新认知的难度要大很多。实际上,对AWS认知度最强的人群是技术人员,而非企业的决策者,再加上其一开始就打出的低价格,就意味着它对于中小企业(SMB)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可是,对于企业级IT能力需求较高,其IT对业务有着直接而关键影响的大中型企业,AWS开拓市场的难度将迅速增大。因为这些企业长期受到传统级IT厂商的影响,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这些IT厂商的影响面,已经超出IT范畴,很多是从业务变革的角度入手,从理念、愿景、战略层面就开始的深入的沟通与合作,再配合后期的IT采购、IT实施、服务等一整套流程来包围客户的需求,在这其中IT只是其中的一环并非全部,而全程的服务能力则正是IBM的强项。在IT一环上的输赢,并不代表整体客户服务模式与竞争力的全面溃败。
赞 0个人觉得赞
logo

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规模:1000人以上

网站: https://cloud.inspur.com/

浪潮云,依托在政府及企业信息化领域30余年的深厚经验和技术积累,成为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商,具备可信赖、专业化、生态化三大特色,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提供上云解决方案...

粉丝0

关联信息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