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IOE、棱镜门”使国内厂商有机会崛起
今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监控项目被斯诺登曝光,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担忧。在一些行业,尤其是政府相关行业的用户,开始更多地倾向于采购国内 IT企业的产品,以代替原来的国际品牌产品。
随后,由阿里巴巴引发的“去 IOE”话题,再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Google、Amazon 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数据中心。他们不采购大厂商的软、硬件产品,而是采用开源软件、定制硬件类的产品。然而,在国内,“去IOE”再次演变成了国内品牌代替国际品牌的话题。
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思科、IBM 和微软等国际 IT 企业巨头的在华业务受到影响,涉及服务器、网络和软件等相关产品。与此同时,华为、中兴、联想、浪潮等国内厂商,更多地受到各行业用户的青睐,成为国内顶级方案商的合作对象。过去,这些顶级方案商更倾向于与国际知名厂商合作。
由此,国内 IT 厂商获得了崛起的新机会。但不同类型厂商的竞争力差异较大,比如国内络厂商对国外产品的可替代性很强,而软件厂商的竞争力则较弱。
政府采购放缓
以过去的眼光看来,2013 年的政府信息化市场并不乐观,相关部门对大型重点工程的审批、设计格外慎重。
十二五期间,政务信息化领域确定了 20 余项重点工程,总体投资规模高于十一五。但重点项目实施周期可能横跨未来 10 年,同时,工程的建设模式和实施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规划中的项目将更关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十一五期间,国内陆续建成了金盾、金关、金财、金税、金审、金农等近百个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此类工程大多为行业或部门的纵向项目。十二五期间,政务信息化将更强调支持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基础网络,坚决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信息系统将从纵向建设变为横向共享。
由于跨多个部委的协作项目,谁来牵头,谁来实施,都需要进行重新界定。因此,相关部门对重点工程的立项格外慎重,尤其强调项目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虽然已经进入了五年计划的第三年,但多数项目还处在项目规划、前期需求梳理、调研阶段。
也正是因为出现了以上变化,关注政府信息化市场的方案商正在对业务模式进行调整。首先是强调长线投资。既然项目强调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太极等方案商就提出,以咨询服务切入市场的策略。更早地与设计院等部门沟通,将自己前期的项目实施经验与其共享,以期在项目启动后更早地介入市场。
另一方面,方案商也在关注短、小、快的项目,例如政府协调办公信息化。强化预算管理、三公经费公开等政策的出台,催生了政府新兴应用市场,原有政府协同办公系统面临三方面挑战 :不能满足政府安全规范、公文行文规范的需要 ;不能满足垂直管理需要 ;不能满足移动互联需要。因此,政府协同办公系统改造升级市场需求尤为突出。
此外,多部委加强了对内控管理和风险管控的关注。未来政府部门将以上市企业的标准,对下属部门进行内控管理,其中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住建部的需求表现得尤为突出。政府用户希望通过 IT 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和溯源,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筑质量的风险管控,此方面的需求也是有增无减。
众口纷纭的特一级资质
9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特一级资质企业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齐鲁软件产业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四家方案商如愿入选。
对于评选“特一级”资质的传闻由来已久,最早传说有10 家入围,之后有消息称被缩减到 5 家,而最终公布首批入选的只有四家。业内分析,之所以此四家企业能最终顺利入选,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其一,四家方案商都有较大比例的国有股份,属于典型的被扶植的“国家队”。其二,四家方案商又各具特色,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中软长于基础软件平台开发 ;东软长于大型信息系统设计 ;浪潮优势是底层硬件基础架构与上层应用系统整合,太极在党、政、军信息化领域有不可置疑的领导力。
在推出特一级资质前,被工信部认证的一级资质集成商共有 235 家,其中选出四家,自然是几家欢乐,数家愁。对于入选“特一级”资质的方案商,其大多强调了此次为何要建立一支信息化的国家队。太极证券办人士表示,特一级资质的认定,是国家在着力加强党政、军队、金融、电信、交通、能源等重要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保障,是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东软也入选了首批“特一级”资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在 2013 年解决方案论坛中,面向逾千名用户,曾直言不讳地说 :“希望你们能选择特一级方案商提供的服务”。而高级副总裁卢朝霞也表示,不管从营收规模和人员规模看,东软都是国内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但与国外的公司相比,我们还是太小,没有特别强的抗御风险能力,国家通过推出特一级资质,扶植本土企业,希望中国方案商企业尽快做大、做强。”
没有入选的方案商,则提出了一些担心。首先是,特一级资质是否会被“过分使用”,是否是在人为地提高门槛,涉嫌行业垄断,在某些没必要超高资质的项目中,排挤一级方案商入围。其次,入选的企业是否太少。某业内排名前 15的方案商就对名单提出质疑,“四家特一级资质方案商是否太少,是否会引起不充分竞争。如果按照梯次配置,首批应该入选 10 家为适宜,远期应该在 20 家左右。”
云计算应用热拉动X86服务器销售
云计算的持续升温,令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服务器的需求更加强劲,IDC预测称,其年增长率将超过40%。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成熟和深入,应用和数据的跨数量级整合是一个大趋势,对基础硬件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虚拟化与x86服务器的结合拉动后者份额持续上升,规模不断扩大。据IDC今年二、三季度的服务器市场跟踪报告,Unix服务器已经连续创造了2个全球季度销售收入新低,分别为18亿和13亿美元。而市场对x86服务器的需求持续改善,使得第三季度全球收入增长2.8%达到95亿美元。
在国内,包括浪潮、曙光、华为和联想等国内x86服务器品牌及定制化产品供应商,是云计算获得国内用户认可后的大赢家,尤其是在政府推动的云计算市场更是如此。
类似于国内厂商受惠于云计算的情况,拥有x86血统的方案商群体也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借助虚拟化技术为客户提供云方案——这让他们有机会凭借现有的技术力量,或相对较少的技术资源投入,去服务更多的客户及业务负载类型。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云应用的落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对硬件厂商的需求量将逐渐提升,x86服务器厂商将迎来新的销售高峰。
海外上市方案商掀起私有化浪潮
美国IT巨头戴尔的私有化,引起了人们对于上市公司私有化现象的关注。2013年,私有化浪潮席卷了在海外上市的中国IT方案商。
目前,已经有10多家国内方案商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私有化。这其中既有以软件外包为主营业务的——柯莱特、文思海辉、软通动力等,又有以行业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亚信联创、宇信易诚、威发系统、千方科技、普联软件、经纬国际等。
导致这些方案商退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公司经营业绩不佳,二是海外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认可程度较低。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导致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走低,价值难以呈现。
方案商退市后,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业务调整和转型,二是转到国内上市。
拓展高增长、高利润的新业务模式,是方案商私有化之后主要的转型方向。方案商希望以此提升自身价值,为重新上市奠定基础。部分企业的调整已经取得成效,比如亚信联创已经扭亏为盈。退市方案商重新上市的步伐也已经迈出,千方科技的母公司千方集团,即将以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联信永益,实现了回到国内上市的目标。
移动互联:渠道商的盛宴
同样是而今的热门词,相比云计算、大数据等这些颇有些“云山雾罩”的科技名词,移动互联就显得“大众”多了——只要有你手中拿着智能手机,你已经身处移动互联时代中 ;即使你是用平板电脑看看书、玩玩游戏,你也是在给移动互联事业添砖加瓦。
移动互联,其实早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看得见、摸得着。
而移动互联在商用领域,也正在创造着一个无法估量的、全新的巨大市场空间。我们已经看到,护士查病房、老师指导学生、保险公司销售保单、交警现场处理违章,太多的场合都有着平板电脑的身影,移动互联大潮正在席卷着各行各业。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即达到 549.7 亿元,并预测 2013 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01.9亿元。
如此商机,不仅引得众厂商竞逐,更是渠道商的盛宴。
而在渠道商群体中,ISV 将会表现出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发现、挖掘客户的需求,结合厂商的硬件设备,而开发、定制出针对性的应用方案——没有应用的落地、没有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平板电脑最多算个能上网的游戏机。
国内软件公司业绩下滑
相比硬件,软件一直被认为是IT市场的明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国内市场,软件在整个IT市场中所占的比重,要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国内软件企业被寄予厚望。
然而,当IT市场陷入低谷时,我们发现国内软件企业不仅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反而“领跌”。
国内最大的软件企业——用友201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3%,利润下降了48.5%,扣除非正常性损益后则出现了亏损。用友在国内的竞争对手金蝶,也面临同样的境地,在此前业绩大跌的基础上,上半年营业收入又下降了4.5%。
除了专业的软件厂商,方案商的软件业务营收同样不理想。从中期财报来看,华胜天成的硬件和集成收入增长了5.07%,而软件收入只增长了2.31%;中软的自主软件业务收入,也略低于行业解决方案收入。
相比国内软件厂商,国际厂商的软件业务的情况则要好一些。IBM第三季度,在硬件业务出现较大下滑的情况下,软件收入仍保持了2%的增长。
目前,国内用户对于软件价值的认可程度仍然较低,这使得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长不如预期。而软件企业的开发模式也相对落后,标准化、产品化、方案化程度较低,导致其软件业务的赢利能力较差,缺乏进一步投入的动力。
台湾IT遭遇滑铁卢,渠道也受伤
曾经在中国IT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台湾科技企业,最近几年关于他们的消息越来越少,无论是所谓的“巨狮”华硕,还是赞助伦敦奥运会的宏基,还是红极一时的智能手机厂商HTC,或者是芯片系统厂商威盛、台积电,再或者是在显示领域活跃的明基,声音越来越少。偶尔传来一些声音,却并非好消息,如频发跳楼事件的富士康,年底更是爆出宏基、HTC两家台湾企业相继亏损的财报,逼得其企业创始人重新接过指挥棒,以期望走出亏损的泥潭。
台湾科技企业相继遭遇滑铁卢这个现象,在业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中国IT市场今后的发展无疑有着深刻的影响。台湾作为全球重要的计算机及相关硬件生产商的集散地,其科技企业的兴衰对中国IT市场的潜在影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逐渐释放出来。首当其冲的是与台湾厂商合作的渠道商。零售渠道在电商的冲击下,以及苹果、索尼、Dell、联想、三星等一线品牌的挤压下,台湾品牌在IT卖场的店面越来越边缘化,渠道商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不得不转向行业市场以谋求更多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