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闷声发大财”的曙光,开始变得更具攻击性了。
在曙光StackCube超融合云计算一体机的发布会上,其对当前各厂商超融合产品的技术路线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内核级产品”独曙光一家:
一种形态是“商业产品组合”。曙光公司解决方案中心总经理曹连雨说,“这被国外非常成功的超融合一体机厂商,以及国内部分厂商所采用。其问题在于多厂家之间的融合与优化要求高。”在这一组合下,Nutanix和华为等厂商在列。
二是“开源产品组合”。其优于采购成本低,而败于运维技术难度大。注定只能为部分特定领域用户所采用。
三是曙光的“内核级产品”——无“组合”这一后缀。曹连雨认为,由于中科睿光有着Vmware的DNA,融合以上两家公司产品线的StackCuber,在软件层的整合与优化具备了“无缝”的先天优势,并最终能够充分发挥出各组件的最大优势——这是一种“虚拟化软件+内核级软件定义存储软件+通用X86硬件”的“内核级”超融合产品。
三家公司将同步销售
2015年,曙光与英特尔、VMware及数据库中间件厂商成立了“关键业务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希望借此打造完整的应用链,以帮助客户从封闭环境迁移到开放平台。
这是一个松散的联盟。通常按照惯例,解决方案式的“产品”会是一个“理想”的联盟成果。但从事后结果看,这显然不是曙光等公司的初衷,至少在“联盟多次会议讨论”之后,“解决方案式合作”已不再是联盟目标。
从虚拟化层、平台层以下更紧密地结合,最终在产品层推出服务内容,成了联盟最终示人的主要成果——加载了VMware VSAN的StackCube超融合云计算一体机。
期间,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即2015年由曙光和VMware合资成立的中科睿光。从2016年6月起,中科睿光陆续发布了基于虚拟化和云管平台的多款产品。这些有着Vmware基因的产品,最终也成了StackCube的组成部分。
“用户需要多少以及什么样的虚拟机,曙光可以借由StackCube直接提供。” 曙光公司副总裁沙超群说。这一预制式的准解决方案降低了用户采购及运维的复杂性。
与本土企业合作,是近年国外品牌产品深入中国“大政府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StackCube自然也可以视作Vmware与本土合作伙伴推进云技术落地本土企业的一大成绩。VMware中国区合作伙伴联盟业务总监万红在提及目标市场时,重点提及了教育、政府、企业及互联网客户。
在StackCube超融合一体机发布前,其应用案例已经落地。这就包括了河南某市公安局警务云平台、青海大学校园云平台,以及曙光研发部门支持超过500个桌面的云平台。
沙超群在回答《商业伙伴》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款类方案型产品StackCube将以曙光品牌面市,并将主要通过曙光现有渠道销售,同时VMware和中科睿光也将销售该产品。曙光公司解决方案中心的U2L PSO团队同时会承担StackCube一体机的PSO服务,该团队目前有近40人。此外,Vmware与中科睿光也会承担部分服务工作。
性能表现面向关键业务
StackCube最大可支持4U空间400TB本地存储的超高存储密度,是传统机架服务器的2倍。
曙光特别强调的“内核级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即VMware VSAN。 2015年,VMware和曙光曾采用业界认可的SwingBench压力测试工具对VSAN进行测试。测试逼真地模拟电商业务中常见的4种交易,按500并发用户加压,VSAN以普通的四台服务器的配置获得了12592 TPS的优异性能与18块SSD的全闪存外置磁盘阵列相当。
在性价比方面,“小型数据中心只需要配置一套4节点超融合一体机即可以满足需求。”沙超群说,一套曙光超融合一体机在混合读写模式下,每台每秒进行读写操作的次数(IOPS)达100000次,显示了优越的磁盘性能。
曙光介绍说,曙光超融合一体机拥有虚拟机容错(FT)、HA、vMotion、VDP功能,可获得级别更高的可用性和数据保护,确保业务连续性。在Virtual SAN环境下,曙光超融合一体机的数据多副本存储策略和数据纠删码容错机制,可保证即便发生硬件故障(磁盘、主机、网络、机架损坏等),也不会造成数据丢失或停机。曙光超融合一体机制定了灵活的备份策略,数据可从超融合一体机在线迁移至备份一体机,且用户业务不受影响;在数据中心层面,超融合一体机支持Virtual SAN可扩展集群,拥有跨站点容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