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服务器20年所取得的成就,代表着戴尔公司在企业级领域的成功;而其在中国市场的辉煌,也有着曹志平10年戴尔职业生涯中的每一分努力。
有些人,总能在纷杂的人群中凸显出来。
曹志平,即使安静地坐在那里,远远的,你就能感受到他的气场。
我们的这次对话,更多是讨论市场、策略、方向、管理等话题,少有专业术语和冷僻的技术名词,谈起来轻松、随意。
同时,他还聊到了自己的生活、女儿,甚至是退休之后……
何以成功
今年,正值戴尔PowerEdge服务器20周年庆。
戴尔公司如今三十而立,其服务器正处弱冠之年。横比竞争对手,各方面都还年轻,但是年轻的戴尔公司和戴尔企业级产品线,却一直演绎着后来居上、不断超越对手的好戏。
每年,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都在不断证明着戴尔取得的成绩,在此不用赘述。
从白手起步到稳居市场前列,戴尔服务器业务走过令人叹服的二十年。
何以成功?从2005年进入戴尔,曹志平参与、见证着这一切,他总结有三点:
首先是开放。所谓开放,一方面是指对于事业、市场要有开放积极的心态;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未来,要有准确的把握,“从一开始,戴尔就专注于开放的x86架构”。
其次是专注。这些年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封闭的Unix系统的份额逐年下降,x86架构的份额则越来越大。也正是一直以来在x86架构上的专注,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懈耕耘,戴尔才能够获得市场的持续回报,这也证明了戴尔当初的判断。
第三就是超强的执行力。所谓超强的执行力,就是业务方向定好之后,会很专注地去执行。在这过程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出现。但是,戴尔还是强调专注于既定的方向。
同时,在具体执行方面,比如从产品设计到供应链的规划,再到销售层面,戴尔的执行力一直表现出色。所以无论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戴尔都能够始终处于竞争的前列。
另外,超强执行力还鲜明地体现在具体执行中,戴尔始终是以结果为导向、以业务为准绳、以客户体验为宗旨。“只要最终结果是朝着我们以及客户所希望的方向推动,我们就会不断调整具体业务的流程和方式,我们愿意做任何调整来强化业务结果的完成和实施。这种调整,有些是随着业务本身需要而做出,有些是随着不同国家、市场特点而进行。我们执行的是全球策略,但在每个国家则会有针对性和差异化,也就是说在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他总结说,“既要充分发挥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全球供应链、全球研发能力、全球技术导向等优势,又要结合当地市场的各种业务需求、客户特点以及员工特点,从而推出适宜当地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方案。”
这就是戴尔服务器及其他业务得以成功的秘诀——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戴尔的企业性格和企业文化必然会推动自身迈向成功。
戴尔PowerEdge服务器20年来取得的成功,是其开放、专注、超强执行力的必然结晶,也是每一个戴尔人兢兢业业、持续努力的结果。曹志平在戴尔公司的10年中,参与、推动、见证着这一切。
管理以结果论
在曹志平看来,不仅在业务上是以结果论,在管理上同样如此。
身居高位的曹志平,在内部管理上很开放。“我并不十分拘泥于流程。如果大家有新的建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高效率地达成同样的结果,我非常愿意听取并积极推动。在我看来,最好的状态就是既有一部分大公司所具备的比较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流程,又具有小企业自由的思想、快速的执行来推动结果,这样的文化才能使得团队保持活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对未来的期望。”
在管理上,他强调,“我个人比较愿意做跨级别的沟通。”
效率、结果、开放——这是曹志平的管理心得,也是戴尔企业文化。
龙系列为中国定制
我们的对话显然有些跳跃,采访提纲早已经放在一边,就这么顺着交谈内容自然展开。
戴尔服务器20周年之际,在中国推出了两款服务器,其中之一就是R530xd——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龙系列”。
做实事,这是戴尔的风格。不过,龙系列想低调都不行——这款为中国互联网行业而专门研发的服务器,问世即刻就受到业界和市场的热捧。
“这是一款存储型的服务器,专门面向中国互联网行业,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综合平衡了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曹志平介绍,鉴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需求特点,比如对冷热数据不同的存储方式、设备的功耗及移动性,以及机房的容量、运维模式等诸多要素,戴尔的研发机构都做了长期、全面的调研和考量。“我们需要针对中国市场有专门的设计。中国和美国市场在某些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用美国的方案照搬到中国来,我们需要有针对中国的定制型产品。”
目前,戴尔面向互联网行业推出了定制型产品,主要出于三个原因。首先,互联网行业对服务器的需求量特别大;其次,该行业的增长速度相比其他行业要快很多;第三,互联网行业的需求容易归类,这样可以上规模,易于量产。
“任何投入总归需要一定的规模来支撑。目前来看,互联网行业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机会,我们会持续不断在这方面做出投入。”曹志平强调,对于其他行业的定制型产品,戴尔也正在积极研发。
本土化是核心战略
以上谈到的是产品的本土化,另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员工的本土化。
“在这方面,我认为戴尔相比行业内的一些公司,做得相当不错。”曹志平介绍,戴尔中国公司绝大部分的领导层,都是本土成长起来的,或者至少在中国市场工作有超过十年以上的经验。“这些管理人员对中国市场有深入的了解,认识非常深刻;同时,能够与美国总部有着良好的沟通,让美国总部的管理层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特点和差异;不仅如此,对于我们提出的一些不同的要求,能够有很好的支持,促进我们的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土化是一个涉及范围很广的概念,不仅有产品的本土化、员工及管理人员的本土化,曹志平还特意谈到市场宣传的本土化。
曹志平的思路极富条理性,对于一个话题,他总是谈论得很全面,并逐点层层递进、展开。说者清晰,听者更欣然——这真是记者的幸事。
就市场宣传本土化的这个话题,他逐次介绍:
首先是内容的本土化,“我们要求这些上线内容能够很好地反映戴尔方案的特点和优势”;其次,要考虑内容的可读性,“如今的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用户,更欣赏活泼、轻松甚至是幽默的内容和表达形式,而不喜欢看那种极为沉重、严肃的文章,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有着较高的要求”;第三,戴尔也一直在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资源,“比如邀请一些外部媒体的专家、行业专家给我们贡献很多内容,邀请一些客户来分享他们的经验,通过实际的案例来获得更多的共鸣”;还有,“我们也会鼓励内部员工投稿。事实上,戴尔的员工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他们对戴尔的技术、产品及方案等有着更为深厚的理解,融会贯通之后,经常会有很多令人惊喜、活泼易懂的好文章”。
他特别指出,“所以我们在做市场宣传的时候,从来不是简单地将美国或者全球通用的一些信息做简单的翻译,就用在中国市场,而是尽量消化、做很多的本土化工作,使得阅读体验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都更加切合本地用户和读者的需求。”
相比消费级业务,企业级业务的宣传总会显得严肃有余、轻松不足,但戴尔在这方面一直做得较为成功。
另外,他还强调了戴尔服务体系的本土化:第一,戴尔的服务实施、服务支持的员工都是本土化的;第二,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服务项目,更加符合本土客户的需求,“比如针对大型数据中心,我们会在一些重点城市专门成立服务团队,派出专业的工程师,来专门照顾这些大型的数据中心,使得整个服务的生产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事实上,对于外企而言,本土化不仅是一直以来的必修课,而且从近两年的市场形势来看,更是高悬于头顶的一把利剑,更是迫在眉睫的要务。
从“去IOE”到“棱镜门”,从我国政府组建“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到“自主可控”、“国产化”的国家战略……整个宏观市场环境和市场格局,都已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外企的本土化之路势在必行,而且还必须走得扎实、卓有成效;所有的滞后、敷衍、形式主义,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出局。
惠普与紫光的合作,IBM的OpenPOWER联盟,思科两任CEO对中国的双份承诺……这些以求得身份认同的举措,就是最现实的市场形势。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戴尔和CEC、清华同方等本土企业的合作,与贵州共推的“翼云”项目等,在这场关乎企业生存的战斗中,戴尔正把握着自己的命运。
曹志平还特别提到,在戴尔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的“戴尔4.0”理论中,也将本土化列为公司的核心战略。
最后,他细心地核实了一个数据,并告知记者——戴尔每年在中国本土的采购量,高达280亿美元。
本土化是一项涉及面极广泛的综合性工程,本土制造甚为关键。图为戴尔成都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在曹志平心中,戴尔中国早已经是一家本土化的企业。
云计算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相比如今众多商家自建各类云(公有、私有、混合等),戴尔的Any Cloud(任意云)策略绝对称得上个性独特、与众不同——简而言之,戴尔并不构建云,而是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将其业务迁移到其他商家的云上,并进行运维。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并没有一家云提供商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客户的不同的云需求,每家云提供商都有各自的特点,以及面向的客户类型。
“能够帮助客户完全用好各种IT技术的提供商,现在并不存在。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帮助不同类型的客户针对其IT的不同需求,做好更多的辅助工作,帮助他们用好各种类型的IT技术。”他具体介绍,戴尔和市场上众多的云计算提供商,都有着密切的合作。“相比客户而言,我们对这些提供商的云体系、技术等各方面,都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一直都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来提供相应的方案。所以,我们可以给客户提出有价值的咨询意见,以及服务、实施等方面的帮助。”
近两年,随着云计算的升温,众多商家如过江之鲫纷纷自建云系统,似乎认准了——在这场大潮中,谁要是不能跑马圈地占得先机,谁就将被淘汰。而戴尔Any Cloud没有人云亦云,而是独辟蹊径,扮演咨询、实施、支持、运维的角色。
还是围绕着自建云平台,曹志平话锋一转,“这个市场已经有众多玩家,很快就会成为红海,我们没有必要趟这个浑水。”
不仅如此,曹志平还从更为宽广的视野来看待云计算。
对于任何客户而言,其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单纯的云架构并不一定能够满足,也就是说客户都需要有一种混合架构。而在这种混合架构中,不仅有云计算,还有物理机、虚拟机以及各种不同的计算架构。“戴尔一直宣称要成为一家端到端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个IT解决方案就涵盖了以上所提到的各种计算架构。”
说简单点,云计算并非新鲜的、完全颠覆的事物,它只是一种架构、一种业务模式。“云计算对于客户而言,只是多了一种选择,只是我们向客户提供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中的一项而已。”
显然,将解决方案一词的外延扩大,就可以理解戴尔云计算的战略意图。
这个话题到此并未完结,曹志平补充介绍,“戴尔也并未完全不做云平台,今年与贵州合作的翼云项目,正是针对中小企业市场而搭建的云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的细分业务层面来打造一个比较适合的云计算平台,这对戴尔会是一个更好的结果。”而这,同时也是戴尔本土化的一个表现。
灵动而务实——以此来形容戴尔,并不为过。在戴尔的发展之路上,似乎很少跟风,而是不断会有不同的、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和做法,时时迸发。
对于企业客户而言,如今的数据中心太过复杂。其间的各类设备如存储、网络等品牌不一,每家的标准也不兼容,接口更不开放,几家行业巨头垄断了大部分市场,用很复杂的技术、规范、协议等,将客户“绑架”;同时,客户自己在维护上也需要付出高昂成本。
事实上,客户关注的永远是业务本身,希望其后台支持业务的基础架构越简单越好,持续运转的成本和复杂度越低越好——而这,就是软件定义给业界带来的明显益处。
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以及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也是戴尔既定的战略业务。曹志平对此指出,戴尔是软件定义积极的推动者,“我们一直支持开放的技术和架构,并希望客户从中受益”。
虽然在技术上会标准化、架构上会更开放,但是不同品牌提供的产品、服务、方案,还是会有差异,比如在设计、功能、质量上,或者在可靠性、可用性、可服务性等方面。“戴尔希望发挥自身所长,让客户体会到我们产品和方案的综合性优势,而不仅仅是单纯地根究价格和配置。”他表示,随着软件定义的盛行,戴尔会向客户提供更多软硬一体化的方案。
有心抓商机
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各种APP应用,比如酒店、找房、打车、看电影等,曹志平都很在行。
但他的视角与普通用户不一样。“戴尔给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只有充分了解客户的实际业务之后,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你需要找出一种语言,让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客户的实际业务产生对接。”
手头就有一个实际案例。今年股市火热,他在使用一家证券公司软件的同时,顺便了解了很多证券行业的应用需求、该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特点,以及如何来支撑其业务,甚至是竞争对手的状况。“我们在推荐方案上,其实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但是通过与对方建立的这种基于业务层面的认识和互信,以及对行业的判断,客户就对我们有了极大的认可,顺利地将单子做下来了。”
曹志平当然是个有心人。
有关生活
约定的采访时间并不短,可曹志平对每个话题都阐述得尽量清晰和充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显然有些紧张。当然,我们的话题还不止于工作。
虽然家和工作都主要base在上海,但需要在北京和上海间频繁奔波、长年累月地出差,曹志平没法经常与家人在一起。
“有时候出差时间较长,女儿都说快不认识爸爸了。”提起女儿,他一脸的慈爱和负疚。“确实很希望能够时时陪伴着她的成长,但也唯有双休日尽量在她身边。”曹志平12岁的女儿,正在学习国画。“其实,眼下她学什么,我并不看重。我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做一个快乐的人。”
他顺便展开了这个话题——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对于个人,最大的挑战和最应该具备的能力,并非是马上成为某一个具体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成为一个适应能力特别强的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新形势、新变化;这对于企业也是相同的道理,今天面临的挑战肯定与明天不一样,如何应对明天,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具有怎样的性格,领导决策层具备怎样的眼光和战略思路。
退休之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面对记者抛过来的这个意外话题,曹志平仍很认真地回答,“经常国内国外出差,但都是工作地、酒店、客户、机场等几点一线,很少有时间全心去做旅游这件事情。所以,退休之后最大的愿望是自驾出去半年一年,到各个地方深入体验,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当然也还有其他国家。”
采访的当天正是周五,晚上曹志平就飞回上海,与家人共度周末,宝贝女儿正等着他……
曹志平实在是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也很少有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此,只能说一句“来日方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