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面对诸多问题,国内智能建筑方案商因势利导,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逆转。
智能建筑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晶,一栋智能建筑从设计到最终交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而方案商承担的IT部分建设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纵观国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存在问题:从设计开始被淡化,到实施过程中的不协调,从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智能建筑方案商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处理?如何才能从困境中实现“逆战”,最终完成用户的设计目标?
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建筑部门副总监苏向阳:对房地产的调控,反倒对智能建筑起到推动作用。酒店、写字楼等商业地产对智能建筑将产生更大的需要。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裘加林: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恰好为智能建筑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姚建民:尽可能早地介入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做好项目需求分析,以此降低智能建筑后期实施中带来的诸多风险。
全方位沟通降低风险
由于用户更重视建筑设计本身,智能建筑系统在设计之初往往被淡化,从而导致一些项目先天不足,致使一些方案商在一开始就陷入被动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系统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这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一个优秀的弱电系统设计更是如此。然而,目前国内的弱电设计工作现状还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银江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裘加林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弱电的子系统多,所牵涉的高新技术多,现有的理论体系和规范还不完善,有些焦点问题还未形成定论,目前成功的、值得借鉴推广的工程建设经验较少,这些是造成弱电设计难度大的客观原因。
第二、优秀设计人员的匮乏及广大设计者的素质亟待提高。现在某些弱电设计者往往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一味地追求高标准、高档次,设计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与新意,正是这些设计造成许多弱电工程“先天不足”。弱电的高科技性与复杂性需要设计者(特别是总设计师)有高素质,他们需要具备广博的计算机、通信、电气、水、暖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与技巧,以及对新技术敏锐的前瞻能力。
第三、与其它土建、水暖专业不同,弱电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专业、单位人员的制约,这是专业性质所决定的。如:往往在工程后期设计才能全面展开,造成设计时间紧张,来不及深思熟虑;工程实施中招投标行为不规范,系统产品随意变更,造成许多设计工作的浪费;施工图与装修严重脱节,用户要求的不恰当、不明确,使设计人员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用户对功能随时变更,更给设计方带来很多的不便等等。
第四、包括许多业主、政府主管部门、一些甲级设计院、大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公司等与智能建筑相关的单位,对整个弱电设计存在误区,对设计的程序、过程、内容不很明了,在整个设计的“接力棒”中,设计者间的水平存在差异,设计分工还不合理。
对此,浙江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姚建民给出的建议是,尽可能早地介入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做好项目需求分析,特别是与业主使用方进行全方面沟通和交流,对建筑设计提出必要的合理化建议,以此降低后期实施中带来的诸多风险。
项目分包与协调
国内智能建筑项目以招标的方式居多,而招标的技术文件大多数是由机电招标公司编制,并不太适合弱电智能化系统,这势必给总包商在处理强电和弱电两个项目包造成协调上的问题,方案商应该如何应对?
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建筑部门副总监苏向阳,在接受记者时采访表示:智能建筑项目招标确实走过这样一个发展的历程。从一开始的总体机电包,到后来分化成强电包和弱电包,智能建筑便包含在弱电包中。现在有一种发展新趋势,即按照应用系统来分别招标,比如有单独的安防包,其中就包括了布线等系统。“这种按应用招标的方式,表明用户对需求的分析更趋向明确,用户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对此,姚建民则表示:“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智能建筑方案商在这个过程中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经常与一些招标单位打交道,一方面了解他们的招标流程,同时也将我们弱电的一些新的技术要求同他们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招标公司技术招标文件的技术符合度。”
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的方案商,有时是以总包商的身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强电与弱电两个系统工程,将会更为顺畅一些。银江股份时常扮演这种角色,裘加林向记者强调:“我们公司作为总包商充分发挥了这一身份在项目中的作用,重视总包管理的综合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十分珍惜总包管理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和突出总包的监理作用,综合协调处理好各方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管理程序。”
新技术促进行业升级
在过去20年中,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智能建筑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技术如 IP视频监控、云计算、绿色节能、物联网都深刻地影响着智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物联网为例,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越来越多,如楼宇变形感知、物联网与安防的融合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在给智能建筑带来新机遇的同时,挑战也随着而来,在新技术的背景下,之前制定的技术规范有些就不适用了,方案商该如何吸收新技术?
“银江股份作为一家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始终站在智能建筑技术的最前沿,不断把各类新型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智能建筑整体解决方案之中,云计算、绿色节能、物联网等当下热门的技术都可以在我们的方案中找到。”裘加林认为,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对物体的全面感知、识别、通讯、控制等特点,恰好为智能建筑发展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早在物联网技术发展之初,银江股份就已将其纳入公司的技术发展战略之中。2010年银江股份在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此公司的成立为银江在智能建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进程中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基本元素,其建设将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紧紧相关。国家将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各级政府也正在积极地开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应用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都积极推动着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建筑正步入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朝着‘智慧化’方向蜕变。”裘加林对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未来在智能建筑的发展充满信心。
对此,姚建民也表示:“物联网对智能建筑行业,特别是中控而言,不是新面孔,我们的传统业务——‘智能监控’,本身就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今广泛谈及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概念,与中控正在进行的业务提升正好契合,中控正从单一的‘监控’业务提升到融‘监控’、‘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系统集成业务。”
因物联网技术的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大量应用,安防领域近年来也呈现出喜人的发展态势。有数据预测,未来3~5年视频监控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行业整体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1~2013 年智能高清监控市场规模将分别达13 亿元、18亿元和25亿元,复合增速高于 36%,而2012年IP视频监控市场规模将保持38%的复合增长速度。
IP视频监控、云计算、绿色节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促进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全面升级。
政策调控下逆势飞扬
自2010年4月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对房地产采取了调控政策。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做了部署,指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绝不让调控出现反复,进一步明确了调控的决心。
对此苏向阳认为,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对于智能建筑反倒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是因为调控的对象是居住地产,而居住地产对于智能建筑的需求很少,只局限在极少数高端别墅和智能社区项目。对居住地产的调控,反倒推动了商业地产的快速增长。从目前来看,商业地产的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很大,比如酒店、写字楼等。商业楼宇对于智能建筑技术的需求很高,市场增长非常快。
裘加林也持类似的观点:“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对于我国的房产经济和建筑经济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但对于我们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它的冲击力相对较小,因为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更高水平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而不是简单依靠建筑容量的增加。另外,我国智能化建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因此,我们对智能建筑市场还是非常看好的。”
“2011年,中控在全国20余个省市实施了超过100个项目,不仅是在项目数量上有突破,在行业地位上也有一定的突破。”从姚建民提供给记者的项目数字来看,中控在政策调控之下,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取得了逆势飞扬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