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总裁历军宣布,将围绕城市云的投资和运营,招募投资合伙人与业务合伙人。
在落地20余个城市云之后,曙光选择了一条低成本而高速的推进路线:城市云品牌连锁加盟。曙光相信该计划在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将有助于解决运营团队建设与城市云推进速度的矛盾。
曙光总裁历军在“数据中国加速计划”发布会中宣布了这一计划:曙光将围绕城市云的投资和运营,招募投资合伙人与业务合伙人。
中国4线以上城市和5线城市共400多个,各占半数左右;其中城市云或者“智慧城市”的潜在需求用户主要集中在4线以上城市。考虑到各类型IT厂商、互联网企业与方案商都已从不同维度参与其中,理论上的圈地竞争已经较为激烈。只是由于城市云建设涉及面广且“工期长”,可见的推进速度并不快而已。
曙光围绕城市云的探索已有8年时间。其在2011年时,宣布了3年10个以上城市云的建设目标;2015年时,这一目标提升至100个。其中,目前已经建成的超过了20个。以建设目标对比潜在“用户”城市数量,曙光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在时间上并不宽松。
更为急迫的现实在于,未来5年,曙光预计有80~90%的政务等行业应用会迁移上云。在大数据方面,国家更是已经明确提出涉及数十个部门的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要在2018年底前建成。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已经在推动20多个城市群的建设,这对“类城市云”的建设也带来了时间压力。
本地团队支持本地政府
除需要规避大规模智慧城市的投资风险,曙光公司高级副总裁、曙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聂华认为,在城市云建设的推进中,关键问题在于团队:一个城市云需要一个“分公司”式的管理运维团队,而100个城市对应常驻团队的培养和管理,其难度可想而知。
“各地方政府都有个性需求,空降团队的培养及与地方政府的沟通,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所以聂华认为,城市云建设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资金,而在于团队。
他认为,基于曙光目前积累的建设经验和推进速度,3年~5年时间建设100个城市云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市场已经不能再等。
事实上,曙光城市云品牌连锁经营的思路已经落地,山西中科曙光的管理运维团队即是一例。基于这一试水,聂华表示,业务合伙人对象的选择,将主要依据项目的前景和团队判断,“考察团队有没有能力支持当地政府的业务需求”。
这一计划将去年提出的100个城市云建设目标分解为两个50。即在50个城市实行城市云连锁加盟,另外50个城市云由曙光投资直营。这些城市云将实现统一理念、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并完全复制曙光城市云在架构、技术、安全、服务、运营等方面的实践,加速曙光构建全国性云数据服务网络的目标。
有着中科院背景的曙光“根正苗红”,这是其城市云对接“大政府”云业务需求时的壁垒型优势,也是曙光城市云品牌的重要内涵。尽管聂华在接受采访时对此并未多谈,但可以想见,这一品牌优势,对于区域现有第三方云业务平台及运营团队的巨大价值。曙光之所以有信心推出加盟连锁策略,这自然也是重要原因。
布局四类数据业务
目前,曙光20多个已建成城市云中,运行的政务应用和智慧城市应用已经超过1000个种类。已建的城市云也各具特色,例如成都的电子政务应用、无锡的物联网城市应用、宜昌的社会管理创新、包头的公安云等。
同是在发布会中,中科曙光还和其他30个合作伙伴共同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合体”。这些成员单位都聚焦于细分行业,聂华介绍说,其间并无重合。
城市云建设最终是为了承载数据服务,而曙光城市云重点布局的数据业务类型,核心是可以想见的“大政府行业”数据。其重点布局的四大类数据业务包括了政府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安全大数据和工业大数据等。
发布会当天,曙光还分别携手国家信息中心开展电子政务云和政府大数据应用创新;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联合投资成立中科三清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布局环保大数据业务;与中科院电子所联合投资成立“中科星图”,布局空天大数据和卫星遥感大数据;与中科院信工所联合研制安全服务器,开展安全大数据项目;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联合投资成立子公司,布局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