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也许,只是也许,太极公司内不会出现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隆·马克思,但极其有可能出现中国的路易斯·郭士纳、约翰·钱伯斯等。太极,一家IT方案商;一家具有30年历史的方案商;一家一直很严谨,甚至积淀着军工企业作风的方案商,其如此理解创新。
趋势与创新
中国市场生存着三类方案商企业,至少现在仍然存在着,但将来未必。其一,判断趋势,但无明确战略,此类公司约占50%;其二,判断趋势,制定战略,此类公司约占49%;其三,判断趋势,制定战略,落地执行,此类公司仅为1%。太极,即为其中之一。
为何有此判断?国内并不缺少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嗅觉的企业和个人。而所谓创新,业内或许有充斥着创新血液的公司,媒体也经常报道脑洞打开的创新团队,而此并不符合太极性格定位,与之相比其思维模式也相对朴素——“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执行力为基本特征”,洞察市场,于趋势间把握新兴衍生需求。正如太极高级副总裁许诗军所说:“创新不限于技术,也不拘泥于商业模式,技术门槛终将被时间磨平,商业模式也将被快速复制。而如果我们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创新的突破点,就去听客户怎么说。”
云计算的人设定位
以云计算为例,趋势显而易见,但聚集细分市场,如何把握用户接受此趋势的节奏?在此方面,太极选择以政务云为切入点,并判断:政务云必然取代此前政府各委办局分散式IT系统建设。
问题由此而来,ICT企业以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基础平台产品切入市场,互联网企业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平台切入市场。而太极的人设定位如何?简单地说:从产品集成,到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应用集成,并最终提供运营服务。
正因为此前30年的大型项目系统集成经验,太极意识到,云计算平台内,用户依然有解决异构系统需求,需要实现跨云平台管理,甚至基于政府行业业务特点,用户虽然在使用全云化架构,虽然将业务迁移到云端,依然希望实现应用系统可视化。
由此,太极创新研究院研发推出云计算运营管理平台。该平台可帮助用户解决,如何调用资源、释放资源;实现与本地建设模式相同的,应用系统运行状态可视化、应用系统与平台资源匹配程度可视化;同时支撑异构私有云、公有云的跨平台运营。
运营服务
不仅如此,国内进入政务云市场者皆名商巨贾,但圈地者多,获得收益者屈一指可数。正因为此前太极设计实施过诸多大型应用系统,其熟悉政府各委办局间的业务协同关系,熟悉各部门之间的数据流向。从2016年开始,太极以“政府监控、企业投资”模式,参与北京、海南、陕西等地的政务云建设。在此模式中,太极既提供云平台的设计、实施、服务,又以“太极云”为载体提供运营服务。
与公有云模式类似,“太极云”可提供存储、带宽、虚机等基础服务,但真正展现其价值的是增值服务,例如定制化安全服务、复杂的系统对接和迁移服务、数据运维挖掘分析服务、应用升级服务。例如,在整合交通、气象等数据后,太极即可向旅游部门提供人流分析服务;在整合小区停车位、大厦停车位数据后,太极可向交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停车引导服务。业务运营服务一年内,太极云已创新推出100余种增值服务,而此诸多服务均已经落地于客户应用。
手持大数据“地图”
再如大数据。其实,大数据与云计算并无本质差别,业务模式类似;生态构成无异,甚至所处发展阶段也处于同一时期。在云计算疯狂圈地之时,大数据企业也在跑马。因此,于大数据领域,太极也采取与云计算类似的方式。许诗军表示,太极已经参与北京、广东、陕西、海南等地大数据平台建设,但公司更关注基于平台的应用创新。
比喻说明此观点,云计算如厨房,大数据如厨具,但本质是要解决吃(应用)的问题,否则毫无意义。此模式仍需回归到此前太极经常承担的“总包商”角色。数家大数据企业服务于同一客户,其各有所长,或擅长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或专项数据脱敏、数据可视化,但客户始终需要一家企业,能手持“地图”,以全局的视角指明,每家公司在产业链中的所处位置,所具备的价值定位。同时,“总包商”还要协同各方打通数据,共同展现数据价值。
当然,处于自身业务发展角度,“总包商”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占据市场制高点,从而俯冲应用和服务市场,有充足地空间选择与自身能力能切合,更高价值的市场机会点,而其他领域则交由专向能力更强的生态伙伴,合作服务客户。
安全创新
还如安全创新。太极做防火墙、入侵检测是创新吗?中国有千余家企业如此定位。其既有的安全能力是什么?太极长于等级保护、分级保护;长于安全攻防演练、安全架构咨询设计、安全服务和集成等。而同步洞察客户的需求——将此前数年间实施上线的数十种安全产品汇集于同一平台,并通过智能分析,洞察设备数据变量所预示的安全隐患。
由此,综合能力与需求两方因素,太极研发推出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将不同设备的管理界面进行“集成”,将不同设备的数据“集成”对接,同时结合太极的安全咨询服务能力,提供安全态势分析、展示、防范、预警等服务。
此即为太极式安全创新,看似只是从设备集成,到数据集成、管理集成,但却极其符合用户前瞻性需求。而正因此,所有创新不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迅速落地。
创新难吗?
综合以上案例,太极式创新模式已较为明显,创新难吗?难,但也不难。有风险吗?没有风险就不是创新。而如逆向思维回答以上题,如果连太极都不能满足客户新兴需求,如果连距离用户业务如此之近的方案商,都不能帮助客户顺应趋势,还有谁具备此先发优势?
当然,创新不是革命,在此过程中,太极没有颠覆批判既有业务,而是主在淘汰旧有思想。系统集成利润微薄,应用软件开发吃力不讨好,运维服务提心吊胆,但不要忘了,正是以上传统业务,帮助太极敲开了用户的大门,并最终成为朋友。
最后说一句:方案商业务集中于IT应用科学领域,企业间的差距体现在行业理解能力,以及是否有意识地进行积累。由此,可以很多词汇形容太极的思维模式,例如立基式创新、集成思维式创新、小步快跑式创新等,但似乎又均不足以总结太极创新思维的内涵。太极的创新不是思想层面的脑洞打开,而是业务层面的知章知微;创新不是发布会中慷慨激昂的PPT,而是踏踏实实的执行力。从产品集成,到数据集成、管理集成、应用集成,再到运营服务。太极关注每一次需求更新,并均找到了创新空间,而在此期间,所谓创新,先行一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