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言之,三十而立,并非成家立业,而是做事合于理,思维合于势。2017年太极公司成立恰30年,成立之初太极以研发生产自主小型计算机为主业,随着中国信息化的起步,太极率先将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成为中国第一批信息系统集成的弄潮儿。2000年以后,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开始迅速发展,伴随着公司改制,太极股份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IT服务进军,今天的太极,又进一步向共创共融的新IT服务生态演变。
从系统集成到IT服务的转型
时间回到2002年,太极年销售额近3亿元,业务标签为系统集成。正向理解,此时太极系统集成交付能力于业内已首屈一指,但以发展的视角苛刻地说,其行业布局仍较分散,未形式核心市场竞争力,且应用软件实施能力基本为零。当然,也是在2002年,太极完成股份改制,并修正公司愿景,提出“做中国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
15年前,国内对IT服务商并无明确定义,唯一可参考对标的即是IBM。又过8年,太极弥补了此间距离,即2010年上市前期,路演过程中,太极已向各券商明确传递其核心价值——完整构建了全生命周期IT服务业务体系,包括高端咨询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交付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IT运营服务。同时,太极全生命周期能力已得到政府、国防、交通、能源等国内核心行业客户认可,在国家“金审”、“金宏”、“金关”等“金”系列工程中尽情展现。
从IT的太极到DT的太极
此为背景,其实近两年来,市场环境又已发生诸多变化。例如,以IT服务商的能力定位,能否满足DT时代的用户需求;以IT服务商的业务模式,能否支撑行业用户的数字化转型。
IT时代以信息系统服务为中心,而DT时代则以数据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业务服务为中心,服务的主体有所变化,服务模式即随着变化。举例说明,从2016年开始,太极公司以太极云为主体,向北京政务云提供服务。该项目投入运营的一年中,已有40余个委办局的近180项业务系统,迁移至太极云。
此模式中,太极不仅提供解决方案服务,更是运营服务,即包括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用户可以如面对普通公有云服务商一样,根据业务需求弹性购买云主机、云存储、网络带宽等基础服务。同时,太极还可以基于用户数据、运维数据、业务数据,提供安全、运维平台、软件分析等增值服务。
由此可见,太极的IT服务又有所外延,即采用共建模式,将IT服务与用户业务深度融合。此前,甲、乙双方的项目边界分明,“雇佣”模式清晰,而行业数字化转型,用户也不可能准确把握以何种节奏,将数据进行开放,也不可能清晰判断,以何种方式支撑全新的政务服务模式。
当然,有些需求已经相对明确。政府,尤其是区域政府,并不希望与项目型IT服务商合作,并非担心实施能力和后续服务,而是聚焦思考政务云建设能否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城市核心竞争力塑造,忧虑其长远规划能否实现。
而正因为用户多元化的诉求,也促使政务云合作伙伴不应该再停留于“把项目建好”。由此,太极不被动满足甲方服务诉求,而主动地贡献自身在政务云领域的积累,体现基于咨询能力、建设运营能力、融合服务承载能力,大数据服务能力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太极正在从服务用户的IT系统,转型为与用户共建业务系统。司法行业解决方案需要邀请律师加入方案设计,警务云解决方案需要公安警员提供专业意见,太极正在成为中国云服务的合伙人。”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说。
继续做“新IT服务”时代的国家队
目前,太极已经以“合伙人”模式陆续服务了北京政务云、海南政务云、山西政务云、陕西榆林政务云。当然,在新模式的底层,即是太极新机制的推动。
再插入一段历史回顾。仍回到2002年前后,此时的太极正在完成从系统集成到IT服务的转型,其引进软件开发人才,并于一年后,实施交付首个软件开发项目——卫生部应急指挥平台。
此后,太极又集中优势资源,成立“电子政务研发中心”。应该说,此运作模式在IT服务商中并不多见,研发中心以纯粹成本中心模式,支撑中国电子政务制高点项目的咨询、设计、实施。
综上所述,太极通过引进人才形成应用软件开发能力;通过战略聚焦锁定核心市场,通过设立“电子政务研发中心”,形成了高端咨询服务能力。而此后即是连锁效应显现,金宏、金审、金关等系列“十二金”工程的设计实施,以及部委级电子政务项目市场占有率第一。“目前,太极已组建形成1200人的业务团队,服务于中央各部委电子政务。太极要成为最优秀的IT服务提供商、中国IT服务国家队,就必须服务中国电子政务制高点项目。”刘淮松说。
太极再创业,但不是毛头小伙子
由此可见,战略创新支撑太极完成服务架构转型,而回到近期市场,“从IT时代,到DT时代,机遇明显,市场需求也未衰退。但任何企业均不能留恋于此前的辉煌,固执于既有经验模式均存在逐渐平庸的风险。”刘淮松说。
纵观产业环境,华为、阿里均在建设其大生态体系,太极既是其大生态体系中的一环,也可基于行业维度、技术维度形成小生态,并提供平台化服务。举例说明,太极依托自主物联网平台,为发电企业提供基于数据的公有云服务。在此平台之上,既有太极的服务体系,又融合了生态伙伴的解决方案。
对此,刘淮松说:“太极有央企背景,依然要成为创新、创业的平台。但太极毕竟是家有30年历史的公司,并不是拿着A轮投资创业的毛头小伙子。”首先在能力重塑方面,太极积极参加ITSS标准研制,将各行业最佳实践,固定为可复制的标准能力。同时,在内部组织架构中,太极将诸多协同业务部门整合为大政府、大企业、大安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云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并以业务板块为平台,形成开放生态体系。
此外,于企业内部,各事业部也将成为太极业务创新的合伙人。“‘战略导向、创新驱动、人才致胜’是太极今后的业务方针,人才是企业赢、输的胜负手。战略大致清晰就必须大胆投入,而创新破产即会走向平庸,合伙人模式已经成为太极避免平庸,持续创新的保鲜剂。”刘淮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