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户质量、客户覆盖、人均收入等方面,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跟印度比有明显的差距,但双方都面临着汇率变动、员工流失率高、人力成本上升等方面的挑战。
如果说中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热点话题,那么中印软件外包企业的差距就是沸点话题。对比中印经济,我们占上风;而对比中印软件外包企业,我们则处于下风。这种反差让信奉“知耻近乎勇”的我们,更热衷于讨论中印软件外包差距这一话题。
中印软件外包企业的差距有多大?我们对中国和印度以软件外包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对比,结论是很大,且有越来越大之势。两者的差距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客户数量、客户质量、人均收入、服务的技术含量等方面。
上一财年(有些企业的财年不是自然年),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实现了收入与利润同步增长,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则多为收入上升、利润下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技术含量不高,属简单外包,说白了就是出卖劳动力,靠低成本取胜,不能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加值,只能助其降低开发成本。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则能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加值,能助其增加收益。
客户质量差异大
从附表可以看出,中印软件外包企业的收入差距很大,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领头羊是中软国际,其上一财年(2012年)总收入为27.68亿元人民币,其中IT服务收入为25.51亿元,其余2.17亿元为设备收入。印度3大软件外包企业中IT服务收入最小的是Wipro,上一财年,为59.21亿美元,加上其他业务收入的总收入约为78.15亿美元,两者有15倍左右的差距。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客户质量,而非客户数量。这很容易理解。传统服务产业大都是“傍大款”的产业,客户的身价决定企业的身价。从附表可以看出,单就客户数量看,中印软件外包企业虽有差距,但并不是很大,中软国际的客户数量甚至还要多于Infosys和Wipro(塔塔咨询客户数不详)。
两国在客户质量上的差距则非常大。在财务报告中对客户信息表述最详尽的中国企业是文思海辉。其财报披露:2012年,其拥有业务收入100万美元至500万美元的客户数量从2011年的26家上升至54家,5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的客户数量从2011年的7家上升到8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数量从3家上升至5家。另外,中软国际和软通动力在财报中也对大客户数进行了披露:中软国际称“2012年服务性收入大于人民币600万元以上的大客户有61个”,软通动力称有49个客户的收入超过了100万美元。
印度企业也均对自己的大客户情况进行了描述:塔塔咨询称其2012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客户从2011年的14家上升到16家;Wipro称其有7个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客户;Infosys称其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客户从上一财年的399个增加到448个。
从表述上看,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一般是把收入100万元人民币作为大客户的界标,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客户即是大客户。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则一般是把收入100万美元作为大客户的界标,超过100万美元的客户才算是大客户。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客户质量差距有多大。
客户依赖度高
另外,在客户依赖度方面,两者也有一定差距。印度软件外包企业客户多,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度远低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以Wipro为例,其在财报中披露,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3.6%(近3亿美元,绝对是超大客户),来自前5大客户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为11.3%,来自前10大客户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为19.6%。与之相比,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度则大得多。中软国际在财报中披露,2012年,来自前5大客户的服务性收入占总服务性收入的比重为38.5%,来自前10大客户的服务性收入占总服务性收入的
比重为43.6%。中软国际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中客户数量最多的企业,其客户依赖度都如此之高,其他企业就更别提了。以客户数较少的海隆软件为例。海隆软件来自前5大客户的收入占其年度总收入的比重为61.71%,其中前3大占比均超过10%:最大的占21.79%,金额为0.89亿元;第2大占13.49%,金额为0.55亿元;第3大占10.32%,金额为10.32%。
人均收入差一倍
从附表可以看出,中印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均收入有很大差距。总的来说,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均收入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2倍左右。唯一的例外是海隆软件。2012年,海隆软件人均收入29.26万元。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海隆软件共有员工1401人,包括34名销售人员、1246名技术人员、13名财务人员、108名行政与总务人员。同时,从财报的相关描述可以推知,海隆软件客户较少。记者认为客户少因而销售人员较少应该是海隆软件人均收入很高的主要原因。可见,客户集中也并非没有好处,只是与风险大这一负面因素比较起来,这一好处不那么“合乎人意”罢了。
另外,在市场覆盖和业务范围等方面,中印软件外包企业也存在一定差距。附表中的3家印度软件外包企业都是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业务遍及北美、欧洲、亚太、中东等地区,进入的国家均在50个以上。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虽然也已全球化,涉足北美、欧洲、日本、大中华、东亚,但进入的国家一般也就十几个,甚至更少。
另外,在业务范围方面,印度软件外包企业也优于中国企业,包括业务类型与业务所涉及的行业。不过,这一点并不是特别显著,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也正在进入更多的业务领域与行业市场。
相同点也不少
中印软件外包企业并非只有差异,也有不少相同点,比如同样受汇率影响较大。在这方面,海隆软件表述得最为清楚:“公司主营业务为面向海外的软件外包服务,业务结算币种中,日元、美元所占比例很高,出口收入已占总收入的80%以上。因而,长期的人民币升值趋势及日元汇率波动将是压迫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公司海外软件外包客户大部分来源于日本,与客户主要采用日元结算。截至目前,日元汇率下跌期间已超过了五个月,公司运用的远期结
汇等金融工具已无法完全覆盖日元贬值带来的影响,且日元贬值的幅度直接压缩公司净利润空间。”
这一情况在印度软件外包企业身上也有反映。Infosys在财报中披露,其业绩受汇率波动影响很大,如果按印度卢比计算,上一财年其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9.6%,但如果按美元计算,上一财年其收入同比增长率则仅为5.8%。
人员流失率都很高
除了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大外,中印软件外包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人力成本压力较大。中国软件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涨是众所周知的事,为此,许多企业都开始在中西部城市设立交付中心、研发中心。
这在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财报中也有说明。与中国同行一样,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人力成本压力也很大。塔塔咨询在财报中称其人力成本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
因此,对软件外包企业来说,人员流失率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营指标,因为流失率高会增加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得想方设法降低它,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尤其如此。比如中软国际就在财报中以自夸的口气称,2012年公司平均人员流失率为14.6%,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印度企业在财报中均给出了人员流失的数量。从数据看,就人员流失率而言,中国企业的表现比印度企业要好一些,可能是因为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更高,分支机构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