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网”之起源不可谓不久远。上古时期,包牺氏结绳为网,成为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人类社会也因此有了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可能。包牺氏即我们常说的伏羲。
自伏羲之后,“网”被运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渔猎、日常生活,甚至是军事,但其整体形态和内在实质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变,直至近代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计算机网络使“网”这一渔猎工具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了解世界、获取资讯的窗口,其形态也从毛皮、草绳制作的小网演进到铜缆、光纤,甚至是无线编织的“大网”。尤其在近几十年中,Internet和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其功能和作用也逐渐包罗万象,大有无所不能之势。
今天,当我们工作之余坐在一家咖啡厅里除了要一杯咖啡,还会问“如何上网”?当我们坐在一家国际公司的办公室里会问,“如何联络世界各地的同事”?足见网络作用之重要。但是,网络随其覆盖范围、功能、便利性越来越强,其结构、建设、管理就愈发复杂,我们要求网络无处不在,要求体验最佳,人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也因网络建设、管控之繁复而苦恼。
同时,随着商业竞争的激化,我们对网络的依赖和需求程度日趋提升,我们希望依据信息化系统分析网络产生的巨大流量做出决策,需要根据业务分部灵活部署网络,并摆脱底层硬件快速开发新的业务应用,而不仅仅是连接几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因此,快速、灵活、智能、可感知、操作便捷成为社会生存的关键词,一言以蔽之——“敏捷”。
自古以来,敏捷高效都是人们获取成功和胜利的关键所在。二百多年前,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机做出了重大改进提升了其效率,人类文明因此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瞬息万变的信息经济时代,第一时间响应客户需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表达观点⋯⋯都是企业、机构、媒体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奥妙所在。
同样,企业按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也需要遵守敏捷、灵活、智能的原则。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已经由概念转化为未来企业和工业发展必然趋势的当下,信息化已成为影响企业成长速度、业务模式转型,乃至建立新型竞争力核心驱动力的关键因素,而更高效、智能、敏捷的网络,则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石。
因此,我们可以说,敏捷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方式和方法,而是信息时代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敏捷”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刚性需求。敏捷网络因此应运而生。
敏捷网络与之前的网络概念相比,之前的网络更关注技术、设备、连通性,敏捷网络更关注用户、业务、体验;以前更多关注单点,到更多关注全网;以前更关注IP无连接、Best Effort,到让IP可以感知质量;从以前网络手工静态配置,到网络和业务动态自动部署;从以前硬件定义网络到软件定义网络。
敏捷网络,将包括移动性、社交性、云计算技术、安全协作等在内的新一代网络需求都整合到架构中,为用户提供的更自由、舒适和高效的沟通环境,使企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更敏捷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从而提升创新力和竞争力,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敏捷是生存之道,也是致胜之道。总而言之,无敏捷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