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商业伙伴大学客座教授、中科软公司总裁 左春
IT方案商,业务以软件和服务为主,而管理这样的企业时,也许最好的方式是,以看不见的“市场的手”进行调节,最终实现无为而治。
评估“产业链”各环节价值
当方案商企业员工规模超过50人时,建议管理者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多部门协同工作时,如何评估各部门的价值,如何使公司内部交易成本更低。
举例说明,新推广一款软件,设定总预算成本为100万元,其中包括研发、销售、市场推广、服务等费用,而销售成本占总预算的20%,但最终销售成本仅占总预算成本的10%,就达成销售目标,这就是销售部门的价值。
由此可见,市场才是衡量产业链各单元价值的唯一标准。再看一下很多企业经常发生的问题,销售部门可以以销售业绩和销售成本为指标考核其价值,但如何衡量研发部门的价值,如何区分研发和兴趣研发之间的差别。
某些研发部门经常有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感觉,甚至极端追求前沿技术,依靠自己的兴趣研发产品,而一旦产品销售不畅,则是销售部门能力的问题,最终由企业买单。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是,将其推向市场,使其直接面向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必会被市场认可,以市场来检验其产品的价值。
企业合作交易成本最小
清晰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各单元价值,其核心目的是使内部“交易成本”最小化。部分IT方案商企业存在一种管理通病,以企业领导意志进行“计划经济”式管理,例如,强求A部门必须与甲部门合作。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要求,建立分散、小的、自治发展的组织单元。A部门可以不选择甲部门,而选择乙或丙部门,而甲部门也可同样选择B或C部门合作。“拉郎配”式的计划经济,必然使企业合作交易成本增加,而以“市场的手”管理企业,各单元可在自由选择中降低交易成本。
方案商建立分散、小的、自治发展的组织单元,并以市场的手段进行调节,其核心优势可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在竞争中逐渐强壮企业。有人会提出质疑,此模式虽然使不同业务职能的部门间合作成本更低,但相同业务职能的部门是否会引发更高的竞争成本,甚至是内耗,如果平衡利弊?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如何把握竞争度,核心规则为,保护核心业务,鼓励边缘竞争,即确定并保护每个部门的核心业务,而对非核心业务,鼓励各部门间充分竞争。
其二,更具灵活性。还有人会质疑,由多个分散的、小的单元相互组合,为客户提供服务,其仍是小团队,如何与一些动辄一个研发团队几百人的大型方案商竞争。在这里要明确一个问题,所谓大公司,并不是规模更大,而是企业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其有条件建设更多分散、小的、自治的业务单元,各业务单元之间灵活组合,并有限制地充分竞争。
其三,充分激发基层部门主观能动性。以主观的、计划经济的手段管理企业,决策权集中在企业管理层手中,而以市场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权利下放给基层部门,甚至个人,此模式自然能更为调动基层员工积极性。而在日常管理中,企业最高管理者只承担制定规则,监督规则运行秩序,仲裁冲突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