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两年半之后,去年4月,叶明回到了IBM,回到了他熟悉的合作伙伴业务上,出任IBM副总裁、大中华区全球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
在这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企业级IT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厂商的合作伙伴工作重心,也从之前的项目报备、特价审批、渠道管理、返点激励等,转变为平台建设、生态合作、伙伴赋能、业务创新等全新的领域。
显然,过去几年是整个企业IT生态的变革阶段,同时也是IBM的转型阶段,更是合作伙伴的模式创新阶段。与2014年10月叶明作为System x中国区总经理离开IBM加入联想之前相比,如今他身上的职责变得更重了,他要带领合作伙伴与IBM一起完成转型的重任。
叶明获颁“2018中国IT生态精英”奖。
与IBM一起转型
认知计算和云平台,是IBM自身的转型方向。IBM把更多精力放在Watson和Bluemix这样新兴业务上,并且带着合作伙伴一起向认知计算和云业务的方向转型。
“IBM的转型,需要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来支撑”,叶明说,“目前,IBM 95%以上的客户和70%的收入,是通过合作伙伴来覆盖的。”
为此,IBM一方面在积极推动原有合作伙伴的转型,同时也在吸引新兴的合作伙伴。据叶明介绍,在2017年,IBM大中华区根据新的解决方案需求招募了近300个新兴合作伙伴。目前,IBM全球已有超过8500个在云、认知和新兴业务领域的合作伙伴,其中包括1000个大中华地区的合作伙伴。
在转型过程中,很多合作伙伴面临着选择的痛苦。如今涉足IT市场的企业很多,有老牌IT厂商,也有诸多创新型企业,更有BAT等互联网巨头,合作伙伴也面临生态系统的选择迷惑。叶明说,IBM能够为合作伙伴构建一个统一体系的平台,把自己积累的行业经验和转型经验传递给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不必在寻求合作与选择平台上占用过多精力。
创新型战略合作
显然,在新的业务模式下,合作伙伴不再是IBM的产品代理商,而成为IBM的战略伙伴,共同推出解决方案,共同开发新业务。
为了帮助合作伙伴完成这一转型,IBM还推出了BTI业务转型咨询计划。在这个计划中, IBM顾问从自我评估、倾听客户、转型决策、启程转型和管理转型六大维度,为合作伙伴提出建议,帮助其制定转型战略。
在IBM的支持下,很多合作伙伴完成了业务模式的转型。在前段时间的IBM大中华区合作伙伴领导力论坛上,多家合作伙伴展示了自己的转型成果。
兴业银行原本是IBM的客户。在IBM的支持下,兴业银行成立了兴业数字金融服务公司,成为IBM的合作伙伴。其推出的数金云平台,基于IBM Linux One区块链云平台构建,为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
重庆斯欧则基于IBM私有云平台推出了斯欧信息物联网应用平台,能够满足数据驱动流程、流程驱动业务,实现设备检维修全闭环管理。
中电科软件公司基于IBM DSX数据科学平台和其自主研发的中医智能云平台,将原本只面向中医医生的服务开放给普通人群,利用手机小程序和中医智能健康检测仪就可以自助完成中医体检。
艾维邑动则专注于精准营销,推出了基于IBM云的媒体精准投放平台解决方案,实现对目标受众的精准传播。
这些企业既有IBM的传统合作伙伴,也有新兴创业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在利用新技术新平台,开创不同以往的全新业务模式,从而带来业务的快速成长。
简化与赋能并举
叶明为IBM今年的合作伙伴业务确定了平台、生态和赋能三大工作重点,即专注于整合开放平台、优化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以及全方位赋能。其中,简化渠道政策、强化渠道赋能,是核心部分,而这也适应了新形势下合作伙伴的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技术能力、拓展新的客户等工作上。
在简化渠道政策方面,IBM实现了软硬件统一的合作伙伴体系,同时简化了业务流程。具体来说,让更多产品可以直接下单,不必再申请价格;整合激励计划,让合作伙伴通过创造价值而获得实实在在的返利等。
在简化的同时,IBM把工作重心放在强化合作伙伴赋能上。除了前面提到的业务转型咨询以外,IBM还将渠道大学升级到2.0版本,课程内容转向新技术领域,成立了四大学院:管理学院、系统学院、云学院和认知学院。
IBM将市场划分为IBM主导、和联合主导联合类。市场活产生的销售机会,将都被直接转交给合作伙伴,从而提供更多的新客户拓展支持。
为了提升合作伙伴认知计算能力,IBM举办的Watson Build解决方案大赛正在进行中,这无疑是国内方案商能参与人工智能领域顶级盛事的一次机会。按照大赛设计,合作伙伴能够利用Watson提供的API来开发自己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可以得到IBM实验室的资源支持,获奖的解决方案可以登上全球比赛的舞台,并得到IBM的市场推广支持。去年代表中国参赛的海航云,获得了全球第二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