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纹识别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为移动互联提供了安全的入口。
池杰拿出了自己的iPhone手机,对着右手扫描了一下。“我解决了我是谁的问题”。
我是谁?在网络世界中,可能每天要无数次地证明这个看似简单问题。登录公司网络要密码,网络购物要密码,发送电子邮件也要密码,而每一次输入密码要证实的问题只有一个——我是谁。
掌纹就是我
其实,要证明我是谁,还有其他多种途径。2011年,谷歌在推出Android 4.0时,开始支持人脸识别功能,2012年,苹果收购指纹识别公司AuthenTec,据说将在iPhone 5S中引入此功能。同年,百度推出声纹解锁技术,并迅速将此技术应用于联想A586手机中。除此之外,还有用户选择了虹膜识别、掌脉识别等。
由此可见,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试图通过身份识别技术,掌握移动互联网入口。“我们选择了掌纹识别技术。”说此话的是北京正邦信息的创始人池杰,池杰毕业于清华大学模式识别专业,之后从事了10余年的安全产品渠道销售后,2009年开始二次创业,选择回归老本行,做身份识别。
在池杰看来,指纹识别有其不安全性,公安刑侦就是利用了指纹容易遗留的不安全性进行侦破。可以想象,如果手机丢失(尤其是智能手机),指纹很容易同时被提取,直接导致信息、账号、密码外泄。而人脸识别同样有其问题,面部表情,是否化妆都会对人脸识别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甚至不同光源也有影响。“身份识别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错误的接受,二是错误的拒绝。指纹识别容易错误的接受,人脸识别容易错误的拒绝。” 池杰说。
其实,研发掌纹识别难度也不小,产品商用就必须保证任何光照强度下都可使用。“在研发算法过程中,我们确实进行了一些妥协,依靠算法+手机补光灯的配合。这就等于我们放弃了一半的市场,毕竟现在部分手机和平板电脑并没有配置合格的补光灯。” 池杰说:“我们先后用了两年的时间进行各种实验,最后还是决定暂时搁置单纯依靠算法的模式,但我们也还没有放弃这个思路,后续研发还在持续。”
打开企业移动互联窗口
“我们一开始希望将掌纹识别应用在笔记本上,但后来感觉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前景更广阔。掌纹识别解决了字符串密码认证一直解决不了的矛盾,要安全就要牺牲方便,要方便就要牺牲安全。”同时,池杰说:“掌纹识别只是一个入口,后台可以连接很多应用,如私密账号保险箱、私密相册、私密记事簿、私密通讯簿。如此多的应用,必然衍生出很多盈利模式。”
首先,正邦已经将掌纹识别做成APP,在苹果应用商店已可下载,以满足个人应用。同时,正邦也在与各大安卓手机厂商洽谈合作,将掌纹识别作为一项增值应用,内置在手机中。“我们正在与手机厂商合作,进行操作系统级的研发合作,以增强应用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池杰更希望掌纹识别能在企业级移动互联市场有所建树,“我们希望能与淘宝等公司合作,替代传统的验证码识别方式。网络通畅情况决定了用户能否及时得到验证码,同时,电商每发出一条短信也是一笔成本支出,而掌纹识别可以更有效和低成本地解决此问题。”
当然,掌纹识别的企业级应用还不止于此,其可以与企业端点准入系统向结合,只有“刷手”才能进入企业网络;不同级别的员工“刷手”就能访问不同权限的内容;员工出差,在不同地点“刷手”,可将系统资源方便地迁移到出差地。“在此方面,我们希望与网络厂商和方案商合作,联合推出企业级解决方案。” 池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