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世诚 2015-12-4 14:41 浏览次数:5351
在持续多年的成长中渠道更加成熟且日趋专业——做集成的专门做集成,做服务的专门做服务,做分销的专门做分销,这些再也平常不过的现象,在互联网时代,其根基都开始了动摇。
前几年还躺在概念上的大(大数据)、云(云计算)、平(智能终端)、移(移动互联),去年开始落地,很多的企业成功转型,比如从事数据分析的公司开始赢利了;也因此派生出新的产业群,比如为大数据平台提供支撑的公司;提供云迁移、服务增值的企业也应运而生,加上在云平台上开发行业应用的ISV,云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成型并壮大……微软大中国区副总裁陈葵认为,这些对渠道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影响在哪里?
边界被打破了,大家都开始跨界——做集成的考虑如何把用户的业务迁移到云上来做SaaS,变成了分销,或称服务型分销,通过云拓展渠道;而因为分销的利润越来越低,分销商也在转型,总代也得去开展基于云的分销业务,服务商也在改变……最终的结果是所有渠道商无不有着危机感。
在洗牌的过程中,如何找准新的定位,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何不尝试一下转型呢?”陈葵建议道。
渠道定义与内容之变
要引导渠道转型,厂商自己先得转型成功。
陈葵透露,在刚刚结束的Middle year review大会上,微软决定从今年开始,将原有渠道架构侧重于形态和种类(分为总代、二级代理VAR、零售商、许可证的销售商等)进行类别的管理,变成基于业务的三大模式管理:一类是分销服务商(Resell services providers),另一类是基于项目的服务商(Projects-based services providers),第三类是基于知识产权的服务商(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providers);同时将中国做为主要的试点地之一。
陈葵对这三种业务模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1.分销服务商
以前微软云的Azure (IaaS & PaaS) 和O365 (SaaS) 业务主要是直接销售,但微软认为这样不利于生态的建成和伙伴的成长。分销服务商,就是让原有的总代、分销商从卖产品转型到云的供应商(可以是转卖微软的云,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搭建自己的云平台,再开发出有价值的产品提供给客户),让代理商直接面向用户开展云的业务,微软只是提供一个云的平台而已。
比如一个大型企业在微软的Azure云平台上开发了新的应用,不仅可以服务于本企业,还可以推广给其他的企业和行业;又比如原先主要是靠出租服务器的大型IDC,他们不用再斥巨资搭建Data Center,基于微软的公有云即可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类别的分销商不仅仅限于原来的合作伙伴,各类新型的代理商也能介入。
2.基于项目的服务商
不少用户已经构建了自有数据中心,但缺乏对应用进行迁移和部署策略的能力,需要较高水准的合作伙伴来提供咨询和服务。顾名思义,这就是那些具有提供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能力的大型传统集成商。
3.基于知识产权的服务商
很大程度上,这一类服务商是原来的ISV, 他们把需要本地部署的应用迁移到云上,变身SaaS服务商,大大提升他们的销售能力和交付能力;微软即将提供一个基于Azure的Market Place,相当于企业级“应用超市”,让各种应用加载到云上,双方一起面向用户、开拓新的市场。正如手机上的各种App,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使用,但产品所有权仍然属于开发者自己。
未来微软的合作伙伴不再按业态来区分,而是按业务模式去区分去管理。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会互相渗透,逐步提升。
为了促进业务向深度发展,微软将联手云的总代理一起拓展二、三级分销商,招募更多各种规模的二级云代理商。这样的渠道商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CSP(Cloud Solutions Provider)
微软最新初出炉的这个策略将于今年3月在北京正式发布;中国作为第一批先行者和践行者,首批合作伙伴也将同期登台亮相。
共生共赢
采取新的策略后,微软能给传统的渠道商带来哪些更好的价值和提升?
陈葵表示,新策略对合作伙伴进行了全新的定位,重新定义了业务模式、界定了新的起跑线,而且任何模式都为合作伙伴提供了足够的赢利空间和发展前景,从而提升现有的合作伙伴,带领他们到云的道路上,将其开发的应用移植到云平台上来,一起面向市场。比如,云分销服务商从原先的买产品变成了云的提供商,实现了转型,而如果开发了应用并且为用户所接受,势必持续产生增值服务。
陈葵清醒地认识到,云是一个无限扩展的市场,所以任务也非常繁重。但是她的思路却非常清晰——合作伙伴的拓展计划、规模她都了如指掌。3月份将要召开的CSP发布大会,将是微软渠道策略的一次重点演练。
“微软和合作伙伴是同一条产业的合作伙伴,共赢才是我们的目标。”陈葵说。
11111
33333
ddddd
zz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