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戈 2017-10-8 17:35 浏览次数:17900
随着中国电科安全可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在太极产业园的正式启用,意味着中国电科把集团自主可控产业这面大旗交给了太极,太极将扛起这面大旗,为中国电科产业发展,也为中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事业的推进。
而对此,太极股份高级副总裁申龙哲表示:自主可控不限于“去IOE”,也不仅是国产化替代,太极视其为责任,也是发展机遇。注意此间宾语,发展机遇与业务机遇属完全不同界面,业务机遇只是在“窗口期”内捞取实地,而太极则更关注产品能力建设、系统能力整合、合作生态建立,以求长期发展。
自主可控是持久战也是攻坚战
攻坚战、持久战、大生态、铁三角——此为申龙哲总结的关键词。基本构成了太极自主可控战略的框架。其实,自主可控于国家之战略地位,已不必赘述。过去五年,中央各部门已下发30余份文件,频率之高,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此重点关注,当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太极的战略如何与之匹配。
其实,太极一直被称为中国IT服务的国家队,此前诸多“金”字工程,已经反复证明了此称谓。但国家队毕竟不是身份,而是责任和能力。换句话说,有条件成为国家队者,必要承担与责任相应的能力。
在此可解析太极的既有能力。过去30年中,太极长于大型项目系统集成,长于行业核心应用开发,也长于系统级IT服务。但横向对比,国际级IT咨询服务商大多业务布局相对完整,不仅涉及诸多行业,而且从软件,到硬件;从云计算,到大数据;从服务,到咨询,贯穿完整IT产业链,具备软硬件一体的产品化服务能力。
由此,申龙哲表示:自主可控既是场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攻坚战者,掌握核心技术,如无核心技术,也无安全可言,就会受制于人;而持久战者,持续塑造、整合能力,由此太极战略则必然从应用级能力、服务级能力,延伸至产品级能力、生态协作能力。
前瞻的自主产业布局
其实,纵观自主可控产业链,相当庞大,涉及产品包括:芯片、整机(服务器、桌面电脑)、安全、固件、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应用支撑系统、公文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流式文件(Office)、版式文件(PDF)、电子签章系统、办公系统、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20余类产品。
对比此产业链,分析一下太极自主可控业务的现有布局,其中,应用支撑系统、公文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为太极自主研发,且已在诸多大型项目中广泛应用。同时,自2010年上市以来,太极几乎以每两年一次的节奏完成资本运作,而且思路清晰,均是围绕自主可控进行。2011年太极入股人大金仓,完成数据库布局;2013年,4.9亿元收购慧点科技,完成OA办公自动化软件、电子公文软件、浏览器及插件布局,2015年,战略投资金蝶中间件,2017年,收购量子伟业,完成档案管理系统布局。
由此,申龙哲表示:其实在自主可控提出前期,太极已开始相关产业链布局,只不过前期重点为强化政府、军队等领域的既有优势,而后期太极则思路更为清晰,尤其是其产品级能力布局,早于国内诸多IT服务商。
依稀可见的产业链
当然,如扩大视觉范围,太极自主可控产业链已依稀可见。2016年,工信部认证10家“安全可靠集成服务企业”,太极位列其中,而在此10家企业内,真正有能力整合生态者,不过2~3家。
为何?申龙哲解释说,太极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CETC),中国电科将太极定位为集团公司自主可控产业的总体单位,正依托太极联合集团内相关成员单位建设安全可靠系统攻关基地(中国电科安全可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此次为基础,太极将整合中国电科内外资源,开放打造中国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体系。同时,在集团公司主导下,中国电科十五所与太极之间的业务融合也在深化,军民融合市场将成为太极自主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重要牵引力。
同时,中国电科现有二级单位66家,上市公司8家,其产业布局包括:普华软件操作系统、中电科技的昆仑固件、中国网安的电子签章系统、应用与数据安全、主机安全;卫士通的全系列安全产品,以及未来将进一步依托太极建立的计算机整机产业等。
正是通过整合集团产品、技术、资金、人才资源,2016年,太极在自主可控产品组合测试中,综合评分名列前茅,已经完全具备了实施自主可控项目的产品能力、集成能力、人才服务能力。
不拘泥于小生态
综合以上能力,太极通过资本运作、自主研发,以及整合集团资源,已初步形成自主可控端到端服务的小生态。但对此,申龙哲表示,“太极不建立封闭的生态系统,不拘泥于小生态,自主可控更要尊重市场,尊重客户选择。”
目前,太极正在积极推进与龙芯、飞腾、达梦、神通、东方通、东方通、中标麒麟等产品的合作,其目标已经明确,短期内完成掌握、适配100种国产化技术产品。
当然,产品适配仅为自主可控中的一部分,国产化替代也并不能完全代表自主可控。以自主可控推进路线图看,一期试点重点关注党政机关电子公文系统,二期试点涉及党政机关业务应用、重点行业安全可靠应用等。也就是说,从二期试点开始,则要求IT服务商具备更为全面应用系统迁移、改造、开发能力。
不仅如此,国产化替代并不完全代表安全可靠,自主可控不仅要整合产品安全,更要关注系统安全。应该说“狭义”安全,也是太极区别于其他IT服务商的差异优势之一。申龙哲表示:太极已经形成了完整,且可落地的安全策略,实施并承接了数百个等级保护、分级保护、业务咨询规划、风险治理项目。同时,太极是首批获得《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服务机构能力评估合格证书》的企业,而首期入围的系统集成企业仅有两家。也就是说,在组合适配中,太极均已参照等级保护、分级保护标准,进行综合系统安全设计。
协同铁三角
也正是综合具备了以上能力,太极正在推动自主可用系统从“可用”,走向“好用”。当然在此方面,另一能力建设也不可忽视,即“大生态”。随着自主可控从党政公文系统、业务应用,推进到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应用系统,则越来越多的区域IT服务商将参与其中。而在此,申龙哲表示:太极已经提出量化目标,与100家区域IT服务商合作,传输系统安全、适配、测试、开发能力,协助其完成核心应用系统迁移。同时,太极将协同IT厂商、区域服务商,共同组建业务“铁三角”,短期内形成100个自主可控应用案例。
综上所述,产品能力、应用迁移能力、系统安全能力,协同“铁三角”,已基本构成太极清晰可见的自主可控战略。太极视自主可控为业务机遇,更是发展机遇,在此机遇“窗口期”太极将完成产业布局、生态布局,形成软硬一体,从底层平台,到顶层应用的端到端IT服务能力。最后说一句,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国家战略即是太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