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伙伴 > 杂志 > 2017年4月

往期查询

免费订阅

2017年04月

在线阅读
文件下载

当进入政务云2.0后,华为在做什么?

作者:张戈 2017-7-20 10:27 浏览次数:3171

政务云
华为

如果将国内政务云建设,进行断代式分析,可有此判断——目前,已处于从政务云1.0,向政务云2.0 的演进阶段。如果说,政务云1.0阶段是以数据物理集中,建设统一的、集约化的IaaS平台为主要特征,政务云2.0则是以数据逻辑集中、数据融合,打造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平台为业务重点。

 

为何是“双平台+ 生态”

 

由此,可对照思考华为的战略方向。6月1日,华为于广州召开“2017中国政府信息化峰会”。而此次峰会中,华为首提政务云“双平台+ 生态”战略。所谓“双平台”即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当然,此与华为年初提出的“平台+ 生态”战略并不矛盾,只是特定于政务信息化市场,更为强调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支撑意义。

其实,近些年来,华为在政务信息化市场一直表现不错。2016年,其政府领域销售收入38亿元,已参与建设230余个政务云项目,新增市场份额第一。当然,此成绩单也可视为华为在政务云1.0阶段的表现,当用户的建设重点不再聚焦IaaS,当用户已经完成ICT设备的物理整合,华为的持续价值何在?

答案即是:“双平台+ 生态”战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近半数的城市虽已开始调研、规划,但尚未投入政务云的实质建设。也就是说,政务云1.0阶段的核心需求还将持续3~5年,用户仍需要完成ICT 基础设施的物理集中,以及数据的物理集中。

同时,所谓政务云1.0和政务云2.0,也仅是相对而言,1.0虽为必经阶段,但也可与2.0阶段同步实施,毕竟诸多经验已摆在眼前,用户不必再按部就班地摸着石头过河。

 

政务云2.0的核心需求

 

而政务云2.0的核心需求又是什么?以顺理成章的思路看,在数据物理集中之后,用户必然开始考虑如何打通原有政务资源壁垒,实现数据融合,乃至数据共享。而在此基础上,数据价值已成几何级数膨胀,大数据平台建设势为必然。当然,此后的想象空间将更为丰富,基于大数据平台,以及政府数据逐步开放,将吸引诸多ISV 进行垂直领域的业务创新。

由此,华为“双平台+ 生态”政务云战略的逻辑思维已经相对清晰。不管在1.0,或2.0阶段,云计算平台均为业务基础,只是不同阶段,不同委办局对基础云服务的需求有所不同。

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华为云计算平台,已可提供9大类28种服务,而到2018年第二季度,服务种类将扩展至12大类60余种服务。

而在云计算平台之上,又必然激发出“数据需求”和“业务需求”,此两方面正是政务云2.0的核心标志。具体来看,数据需求所涉及的具体应用包括:公共资源平台、数据治理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大数据管理平台等。2006年,广东省开始启动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012年正式建设政务云,目前平台中已累计数据超过10亿条,部门间日平均交换数据量超过900万条。

而如此丰富的数据量,又将为业务创新奠定基础。同是在此次峰会中,华为与软通动力、东华软件、南威软件、国泰新点、武大吉奥、超图软件、太极股份、广通软件、易达讯、易华录、北明软件、未来国际、安信天行、东方通、中软国际、神州信息、华傲数据等17家合作伙伴,签署政务云生态合作伙伴协议。

 

政府指导 企业主导

 

当然除此之外,政务云2.0阶段另有一核心标志,即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考虑“政府指导、企业主导”模式。2012年,广东政务云在国内首次采用此模式,此后北京政务云也有所沿用。在该建设模式中,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购买ICT 资源,政务云建设也由技术驱动,转向需求驱动。

生态合作的角色定位也有所不同,既是平台建设者,也是平台的运营者。在广州政务云的北明软件,在北京政务云中的太极股份,皆是如此承担着双重角色。最后总结一句,不管沿用何种模式,不管政务云建设处于什么阶段,华为的定位则不会改变——聚合生态,向用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开放、稳定、安全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支撑。

关联的方案商 神州数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的厂商 HP

您可能感兴趣的

网友评论



请先登录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