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戈 2017-7-19 13:25 浏览次数:1979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剑
IPF2017期间,浪潮与和利时,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双方将首先在轨道交通领域展开合作。
在分析此合作前,有必要对和利时进行了解。和利时,1993年成立,1999年进入轨道交通领域,2001年主编《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可如此定义,中国轨道交通综合监控概念,即是由和利时首先提出。
至今,和利时已在北京、深圳、广州、天津等多个发达地区完成了20余个地铁综合监控项目。同时,和利时作为中国地铁信号系统集成商之一,参与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信号系统建设。
也就是说,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中只细分为综合监控和信号控制两部分,而和利时是综合监控领域中唯一做信号控制的,在信号控制领域中唯一做综合监控的企业,且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保守的用户 不保守的需求
再聚焦于此次与浪潮的合作“。安全、效率、成本”是轨道交通自动化永恒的主题,其中“安全”永远排在首位。当然,此主题的潜台词也可理解为,用户对接受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相对“保守”。
但从应用角度分析,轨道交通又是云计算、大数据天然的应用场景。首先来看云计算,以传统综合监控系统实施模式,少则两台,多则十数台服务器分布于各个站点,且均需配备独立机房,“而综合监控云平台一旦建立,将服务器物理集中,可极大地节约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维护成本。”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剑说。
同时,如前所述,和利时是国内唯一有实力同时设计、实施综合监控和信号控制系统的企业,此为其业务差异,更为技术差异。对此,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地铁自动化事业部副总经理熊辉说:“和利时的综合监控系统,以行政指挥为核心。我们正在与浪潮云平台进行深度捆绑研发,将信号系统中非安全,或安全等级较低的部分,率先搬移到云平台中。一旦和利时将综合监控和信号控制融合于同一云平台,相信会对整个轨道交通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轨道交通大数据
再来看一下大数据对轨道交通的影响。一旦实现服务器物理集中,数据集中问题也将被提上日程考虑。我们所能看见的是,一条地铁数十公里,期间设有20~30个站点,但所看不见的是,一条线路中还铺设了几十万个信息采集点,每天不断产生5G余数据,相当于一部高清电影。
在此方面,综合监控系统相当于数据中枢,其下对接7大单元、31个子系统。例如,时钟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乘客信息系统、环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门禁系统等。如将子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即可形成一系列大数据应用,例如列车运行时间预测、车辆状态预测、车辆环境预测、车站客流预测等最后说一句:和利时参与实施的北京市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燕房线,即将投入运行。而以此为基础,浪潮以图像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在此应用场景中落地。由此,浪潮与和利时的战略合作意义,已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