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帆软的CEO陈炎打开其CRM时,对方的态度立即变得“聚焦”起来。陈炎并非故意借此展示公司实力,只是此种方式最为直接。明眼人一看便知,帆软软件是家什么级别的公司,其CRM系统中显示,每月新增200~300张客户订单,而且都是有名有姓的大中型客户。
承上启下的大数据企业
翻阅帆软软件网站,其定位非常简单:关注于报表分析平台和大数据BI领域。
严格地说,在大数据概念出现之前,帆软既已体现出其在行业的价值,一家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企业。这里插播解释一下 “大数据”的概念,其实,所谓大数据,业内并没有严格地定义,TB级,亦或是PB级?同样所谓大数据企业,更没有严格的定义,平台型、应用型,还是工具型企业?在产业链中有一席之地,即可归属“泛大数据”一类。
而对于帆软,在大数据企业产业链中,其明显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其向下对接大数据平台,诸如星环科技的Transwarp Data Hub、华为的FusionInsight等,向上则对接方案商,将可视化的图文报表植入行业应用中。
转而再说大数据,具体而言,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在于去粗取精,基于高性能数据仓库,解决了数据处理速度,以及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等问题。但即使经过整理、汇总,即使在100亿条原始数据中,已提取了最有价值的100万条数据,人脑仍无法梳理、识别出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就如您无法在10分钟内读懂一部《红楼梦》一样。
而在此方面,也正是帆软的价值。打个比方,《红楼梦》约120万字,情节设计埋线千里,关系图谱错综复杂,囫囵吞枣阅读也需50小时。而帆软则可通过图、表等形式,将关键信息可视化地展现于读者面前,10分钟即可将人物关系、情节内容娓娓道来。从这个比喻中,可以清楚的体现出帆软在大数据其必要的一环中真正的价值。
中国式复杂报表当然,帆软软件尚未开发速读文学名著的解决方案,这里仅是一个比喻。另外,其价值也不仅仅是帮助个人快速理解数据的价值,帆软产品正在真正将企业数据转变为生产力。也就是说,在大数据产业链中,帆软定位于报表分析和BI(商业智能)。其价值并不在于“大”,而在于对“数据”的理解。其实,帆软软件是家典型的技术型公司,但其成名于对“中国式复杂报表”的理解。2012年时,其报表软件FineReport市场占有率已位居业内第一。相比于国外用户关注于“图”,国内用户则更关注于“表”。
可能国外企业一辈子也理解不了,为什么中国人天生对数字有如此敏感;为什么中国用户需要将财务数据、生产数据、销售数据、质检数据集中在一张表格体现;为什么“中国式复杂报表”还要增加“填报”功能,这些数据不应该在业务流程中自动沉淀到数据库中吗?
而正是基于对以上看似 “不合理”需求的理解,才一举奠定看帆软软件在市场中的地位。 “多数国外产品设计思路类似Word,而帆软FineReport解决方案则借鉴了微软Excel和苹果Numbers的展现模式,Excel在表格制作方面更为简单易用,而Numbers可将不同业务的表格合并为一。”帆软软件CEO陈炎说:“看似非常简单的逻辑,但却极其符合中国用户的适用习惯。”而这种对“表”的深度理解,似乎就是帆软能在报表行业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
帆软的双引擎驱动
说完Finereport,再来说帆软软件的另一款产品——FineBI。2013年,帆软软件发布FineBIV1.0版本,并首提自助式BI概念。如果销售额仍不足以说明此解决方案的市场地位,建议在任意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商业智能”。排除顶部的竞价排名广告,帆软FineBI位列首位,而搜索“FineBI”,出乎意料,排名第一的并非FineBI官网,而均为IBM、Qlik Sense、Power-BI等竞争友商的“贴片广告”。
有人认为,报表分析与商业智能(BI)面向同一客户群体,为一对兄弟,类似于QQ与微信的孪生关系。但就实际应用而言,两者应用场景则有明显不同。如果将FineReport比喻为需要IT部门精心烹调,才可享用大餐,则FineBI为面向业务部门准备的自助餐。
对此,陈炎则从应用的角度,详细解释了两者的差异:“报表分析面向企业高级管理者提供集中、统一的分析结果,但必须由专业IT人员进行开发使用,而商业智能则是面向业务人员自助使用,本质为通过分析既有数据,协助企业及时调整策略做出更好的决策。在开发易用性、展现多样性、大数据处理能力方面,商业智能更具特色,其解决部门级个性化、差异化问题。”
素颜的帆软
由此可见,正因为报表分析与商业智能的双引擎驱动,两年来,帆软公司员工人数增长两倍,企业规模为同业最大;2016年,销售收入接近2亿元,且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90%以上;拥有6000家客户,《财富》中国企业百强中,62家使用其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一,且高于第二名3~4倍之多。
最后说一句,在业内热衷于融资时,帆软坚持100%员工持股;在业内热衷于烧钱营销时,帆软却固执地坚持“零广告投入”的口碑营销。而回到文章开头描述,当面对合作伙伴时,其愿意打开CRM,以素颜示人;当面对用户时,帆软也不太在意搜索结果中的“贴片广告”。
这就是帆软,一家透明、素颜,但又真正能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企业。一家不刻意强调大数据身份,却没人忽视其在大数据产业链位置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