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一冰 2017-4-27 0:23 浏览次数:15753
RD又来了!
如同时装圈,多年前“过时”款型,今朝突然变“新宠”——区域核心分销(RD),如今再现于戴尔的渠道体系。
区域市场不等人
有必要将现在戴尔商用渠道的架构,再重复一下:在T1~T3市场,仍是传统的大分销体系,由ND(国代)来负责;而在T4~T6市场,ND→RD→覆盖地市县。
引入RD,意在深挖T4~T6市场?确实如此。
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中,T1~T3早已经是既定格局,拼杀惨烈且很难重新洗牌。而对于T4~T6,“天地广阔,大有作为”,也是决定竞争厂商胜败的关键。
具体到戴尔,我们来看一组数字:戴尔中国商用渠道业务,在T1~T3市场的销售占比是66%,市场份额为14%;而在销售占比为34%的T4~T6,其市场份额仅为5.3%。还有一组数字:从目前中国商业PC市场规模来看,T4~T6要占到大概六成;戴尔商用PC在中国整体的市场份额,大约是10%强,而这其中在T4~T6的市场份额不到5%。
显然,不论是具体到商用PC还是整个商用业务,T4~T6甚至可以说是戴尔的“短板”——这一块不去补足、加强,戴尔简直“夜不能寐”。
RD是排头兵
现任戴尔副总裁、戴尔中国商用渠道事业部总经理王忠,就是被派来的一位“救兵”。而RD,正是应对这局面的一剂良药。
戴尔副总裁、戴尔中国商用渠道事业部总经理 王忠
“经过调研和讨论之后,我们决定走RD模式。”王忠简述了RD的价值,“第一,可以高效地开发T4~T6市场;第二,可以很好地借助渠道伙伴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广覆盖、低成本地对T4~T6市场进行深耕。”
所以,“ND负责T1~T3市场,而深耕T4~T6市场的重担,落在当地的RD身上”,戴尔商用渠道架构呈现一种“混合模式”。
现在以及今后,在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里,责任、权利、利益一体化,RD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可以放心地投入各种资源,全力去开拓T4~T6市场。
ND+RD
那么,ND不再染指区域市场?并非如此。
首先,ND对区域市场的熟识程度较高,在挑选RD时,要先由ND来推荐,ND和这家RD一直以来的合作是否顺畅,其是否具有足够开拓地市县市场的能力,这些都要ND有充分的考虑,ND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之后戴尔给RD授权,日常工作都由ND来对接、跟进”;
其次,ND对于RD,不仅仅是供货、资金支持的关系,ND有着很强的能力,需要去管理当地的RD,帮助他们发展渠道,“ND不是交付型的分销商,而是发展型的分销商”;
第三,后续对于RD的培训,推进其能力和业绩的提升、覆盖面更加广泛,“这些大量发展RD的工作,主要也由ND来执行”。
换言之,RD将在ND的指导、支持、配合下,轻装上阵,全力深耕T4~T6市场。
而在所有的过程中,戴尔面向所有渠道合作伙伴的各种支持措施,如渠道政策中的奖励、返利、合作基金、样机、培训、活动等等,都会时时体现,并会不断加大投入。
稳妥才有顺畅
渠道建设不存在休克疗法,戴尔在推行RD之时也是逐步到位,走一步、好好观察、再走下一步。
目前,戴尔仅在其商用PC产品线(如OptiPlex/Latitude),首先开展了RD模式。
从去年到现在近一年的时间,尽管效果明显,但戴尔并不急于全面实行,希望在这过程中发现问题并给予很好的解决,待到整体的运作更加稳定后,再考虑其他产品线如服务器、存储等。
王忠强调,“戴尔要充分体察原有的渠道结构,不能用休克疗法,而是有步骤地建立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体系,和一整套稳妥的方法论,转换过程也是顺畅的,再将其他产品线进行迁移、嫁接。”
我们经常说,没有一种渠道模式是万能的,渠道策略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而这个“适合”更需要因时而化,根据当时当地的现实情况而做出适当、有针对性的变通和设计。
“我们要建设强大的渠道生态系统。”王忠表示,戴尔中国的渠道业务的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实现90%的T4~T6市场覆盖。
RD不新鲜,ND+RD也不时髦,一切以见成效为准。祝愿戴尔的渠道建设,走得稳、走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