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的亲自出席,体现了华为对于公有云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
这是我在跟同事交流之后得出的感受,说的是7月17日华为与中软国际的“华为云同舟共济合作签约仪式”。
徐直军参加了这场只有双方企业人士参加的小型活动。在随后的记者采访中,徐直军也亲自回答了很多非常细节的问题,表明华为上下都非常重视并且熟知云生态的建设情况。
不可小视的华为云
纵观全球,中国公有云市场竞争恐怕是最激烈的。这里不仅有微软、IBM等老牌IT企业,更有BAT等互联网巨头,还有一些新兴创业公司。尽管竞争惨烈,作为后来者,华为的加入仍然给国内云市场投下了震撼弹,引起了整个业界的关注,包括用户、合作伙伴和其他云服务商。
的确,以华为的企业个性,一旦瞅准某个细分市场决定进行投入,就会超强的执行力快速占领市场,并带来整个生态系统的跟进。华为对于企业级ICT市场的深度认知,以及其原有的庞大合作伙伴队伍,成为华为抢攻公有云市场的有力竞争优势。
从3月宣布正式进入公有云市场,到如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一大批合作伙伴加盟到华为云生态系统中来。此次签约的中软国际,则是其第一家“同舟共济”合作伙伴。
正是因为是第一家,因此两家公司都非常重视。华为方面,除了徐直军以外,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企业BG中国副总裁杨文池和刘超也都参加了与中软国际的签约。中软国际方面,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兼CEO陈宇红,携马震、曹雁、李云晓三位高级副总裁出席。
高标准选择云伙伴
徐直军介绍说,“同舟共济合作伙伴”的发展对象是那些专注于华为云、与华为云紧密合作、一起面向未来共同成长的核心合作伙伴。“同舟共济合作伙伴”的主要职责是:集中精力销售华为云,把应用迁移到华为云上,基于华为云做应用开发。该类型合作伙伴的数量将不超过20家。
显然,“同舟共济合作伙伴”是华为云的顶级合作伙伴,要与华为云独家合作。
但仅有紧密合作的意愿还是不够的,足够的投入力度也必不可少。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华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选择合作伙伴:意愿、能力、共同方向,其中后者是指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
陈宇红介绍说,中软国际与华为云结成“同舟共济”合作关系后,将建立一个2000人的团队,全力投入到华为云业务中去。这2000人中,有2/3来自现有团队,1/3将从社会上新招。
中软国际还将借鉴其美国子公司Catapult与微软Azure 的合作经验,实现与华为云的互补合作——华为专注于IaaS和PaaS,中软国际则主攻SaaS。除了促进行业解决方案(首推制造行业)的SaaS化,中软国际还将把其力推的IT服务众包平台“解放号”与华为云紧密合作。与此同时,中软国际还将在全国建设15个基地,通过200个地方软件园来帮助30000家ISV提升云能力。
值得信任的华为云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对于中软国际来说可谓下了重注。虽然中软国际原本就是华为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但此举则是要把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华为完全捆绑在一起。中软国际为何如此信任华为云?
“华为云恪守业务边界,深入企业业务场景,提供完整解决方案”,陈宇红这样来形容他对华为云的认知。这三点,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却个个直指方案商的心中痛处。
“恪守业务边界”,对于合作伙伴和用户都非常重要。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见过不少合作伙伴被公有云服务商抢走了客户,而用户则被盗走了数据。这种担忧使得很多方案商在选择云业务厂商都要考察其是否恪守本分,是否手伸得太长。
“深入业务场景”,是云2.0时代对于云服务商的要求,要么深入行业,要么深入应用类型;如果仅满足于最基础的IaaS服务,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
“完整解决方案”则包括了公有云服务本身的丰富性,以及与私有云的结合,毕竟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还无法把所有应用都迁移到公有云上,混合云是现实选择。
以上三点,将成为评价云服务商生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也值得方案商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