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北京市东城区发布了“智慧东城”行动计划(2011-2015年),通过实施“2126”计划(两大基础工程、十二项重点工程、六项保障措施),到2015年年底初步建成信息资源高度整合的公共基础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和以城市运行、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经济运行和电子政务为应用体系的“智慧东城”应用框架,形成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度融合的发展态势,信息化整体发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从“数字东城”向“智慧东城”全面跃升。
东城区以“智慧东城”应用框架为主线,重点以城市运行管理、公共服务为重点,提出了创建智慧的文化、商业、产业、旅游、监测、社区、教育、健康、政务、服务等十二项重点工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程位列其中的首位。
依据“智慧东城”行动计划,东城区将在2015年年底前深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理念,拓展内涵,延伸管理领域,继承发展管理模式,将先进信息技术和网格化理念应用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之中,全面构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全区适度普惠型社会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任朱传芳:“东城区正在推动部门专业系统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实现社会治理信息联通共享,进一步夯实‘天上有云、递上有格、中间有网’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
开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程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程是指在现有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基础上,研究相关标准、建立相应平台,采用物联网等新技术采集基础信息,将人、地、物、事、组织、服务资源、管理项目等纳入工作网格之中,实现对区、街、社区、工作网格的“四级服务管理”。该创新工程的具体任务有三个: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安全监管新体系,三是增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综合执法功能。
“到今年年底,东城区全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将实现整体运行有效,形成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任朱传芳告诉记者。
构建协同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目前东城区共有基础网格589个、城市管理单元网格2314个,包括按照“边界清晰、工作便利、大小适当”原则设立的环卫、公安、城管、工商等专业管理网格。通过对基础网格和单元网格进行优化,东城区明确了基础网格收集基础信息、反映群众需求、发现报告问题、排查化解矛盾、协助解决问题、核实核查反馈,动员群众参与等七大职能,初步形成了“视频监控、车载监控、人工监控、公众监督”四元化网格监管方式。
几年来,通过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完善人口、房屋、企业等基础信息库建设,东城区建成了全面覆盖、开放兼容、分级管理、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基础信息平台,并将便民服务热线、信息共享服务、城市运行监测、公共安全监督、综合智慧调度、图形图像监控、智能决策分析、电视会议保障等多项功能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督指挥大厅,形成了具有“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特色的便捷化政务服务体系、智能化城市治理体系、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精密化社会治安体系,创建了“统一受理、统一派遣、分类处理、实时追踪、社会监督、综合评价”的运行模式,构建起了一个“协同化城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以升级改造后的“呼叫运行服务系统”为例,东城区本着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与社会治安防控等“多网”融合的目的,整合了为民服务热线,不仅实现了一站式服务,而且公开了办事进度和结果,以方便百姓监督反馈。新建成的“公共安全新体系”则以风险源管理为切入点,充分考虑风险源的动态因素,通过企业自查自报系统、风险源分级评估系统、专业部门检查系统,以及监督员发现补强系统,有效增强了全区风险源发现和预警能力。
迄今为止,东城区已将市民、社会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发挥其主体和基础作用,形成了“全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城市治理合力。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完善扁平化城市治理体制机制
在网格化服务管理“全面集成、动态更新”的基础上,东城区强化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拓展区域治理空间、建设服务型政府、塑造文明城市品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反应、及时进行处置。
采取“云服务”方式全面聚合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公共服务资源,东城区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语音电话、有线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向居民提供政务、公共事业、商业便民等全方位的多种服务。
通过移动实景测图系统(IMMS)与视频图像采集技术,东城区全要素采集全区环境制作了可量测实景影像,实时全方位监控管理832条背街小巷和“微循环”道路的环境卫生状况,并对垃圾箱、公厕实行电子标码管理,监控全区垃圾的采集、分类和处理,再加上GPS技术及时定位和协调指挥全区环卫清扫车辆运行,全面提升了城市环卫治理的整体效能。
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东城城管通手机移动采集和同步传输视频,并对烟花爆竹禁放和燃放情况实行动态监管。
利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大数据辅助决策,将前端预防和末段治理相结合,采用道路分级分类管理、推广“门前管理责任制”,实施胡同停车自治管理模式。
引入物联网和4G技术建设的社区智能安全综合管理系统,针对居民大功率用电器、餐饮企业燃气泄露等风险隐患,布设环境传感器和智能分析系统,形成物联网支撑体系,提供面向居民、企业的安全隐患预警服务,建立起从源头治理的治安防控模式。
在信息的收集方面,东城区创新了多渠道采集策略,确定了不同的方式:对于城市管理、工程施工、突发事件等变化较快的数据信息,主要通过监督员日常巡查、专项普查、专业部门提供、热线、网站、媒体等渠道获得,而那些变化相对较慢的数据信息,如地理信息数据、城市部件信息等,主要采取动态更新普查、定期购买专业公司数据等。借助二维码、手持移动终端等技术,东城区逐步实现了全区人口数据“动态管理”和“数出一门”。
在信息的管理上,以管理区内重大风险源信息为例,首先在数据库中将其地理位置、危险程度、周边情况、生产单位等基本信息定位在网格地图上,一旦有任何风险源相关信息上传后,监管部门能马上调取所需自效率,进行判断和跟踪监控处理,大大提升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公共安全应急监督能力。
科学管、管精细、重绩效,建设“国际化现代东城”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实践,城市面貌和环境品质明显提升,为建设“国际化现代东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东城区正在切实解决好城市管理“有人管、管长远”的问题,向“科学管、管精细、重绩效”的高水平迈进,形成评估、投入与监督一体化建设。
“我们将继续完善建立在客观事实和数量化基础之上的公开、公平、公正、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工作过程、责任主题、工作绩效、规范标准和工作制度的科学评价,促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质量持续稳定提高。”朱传芳最后说。
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程的三大具体任务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实现社区工作网格内社会人群、资源等要素的精细化服务管理;完善全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工作网格内低保、就业、扶贫等帮扶指导;推进社保卡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对接,逐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信箱”、“网上建议”等群众反映问题、监督城市管理的网络沟通渠道。
二是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安全监管新体系。
加强和规范街道、社区等重点地区图像信息系统建设,推进监控设施无线化,不断提高图像监控覆盖率和功能;推进图像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利用,实现城市管理、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可视、可分析、可预警;推广社会化监看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图像信息系统安全防范作用;探索图像智能分析技术在人物、车辆、可疑物体识别以及客流统计等领域的应用,提高监控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开展“电梯卫士”试点,研究推广有毒有害气体探测警报系统应用。
三是增强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的综合执法功能。
建立综合执法协调机制,整合城管、公安、消防、卫生、工商、园林等部门资源,实现综合执法与工作网格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常态性、综合性主动执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