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ad商标权纠纷中,经销商成为双方角力的筹码;苹果不排除采取iPad撤出中国市场的极端举措。
苹果与唯冠围绕着iPad商标权的官司正进入到关键阶段。
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苹果授权零售店,店员告诉记者,他们店里的iPad前段时间下架了四天,不过后来就恢复了,因为苹果已经赢了官司。
他所说的“赢了官司”,显然是指上海法院驳回深圳唯冠临时禁售令的诉讼,而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iPad商标确权官司,还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审理过程中,结果难料。
渠道成为筹码
在中关村的另一家苹果零售店,店员表示从来没有停止销售过iPad。不过,不是所有的苹果经销商都这么幸运。今年年初,深圳唯冠在多地起诉了苹果经销商,并且于上月在广东惠州赢了官司。惠州市中级法院判定苹果经销商顺电惠州家华店侵权,要求其停止销售 iPad。在河北石家庄,工商部门则查扣了当地苹果经销商的iPad产品,并以销售侵权产品为由对经销商进行调查。
一时间,苹果的渠道圈内风声鹤唳,iPad产品的销售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家苹果分销商的负责人也略显无奈,不过他表示生意还是要想办法做的,毕竟已经进了货,不可能压在库里不卖。
情况在2月23日才有了好转。上海浦东法院裁定驳回深圳唯冠要求责令苹果停止销售iPad的申请,该案件的诉讼被中止。这一裁定被认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目前全国各地针对iPad电脑的查扣工作已经停止,各种类型的零售店都处于正常的销售状态。
>>已经在海外开始销售的苹果新iPad,因为商标争议很可能无法在中国内地上市。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认为,深圳唯冠起诉经销商的目的在于给苹果施加压力,而不是直接获得收益。他认为,在现阶段,深圳唯冠继续起诉新的苹果经销商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有了上海法院的判例,其他地方也会效仿,转而等待广东高院对于商标确权案的判决。
苹果掌握主动权
自今年年初以来,深圳唯冠采取了一系列的“维权”举动,比如向工商部门投诉、对零售商发起诉讼,甚至要求海关查扣苹果iPad产品等。在赵占领看来,深圳唯冠的这一系列动作,起到了向苹果施加压力的作用。相比苹果公司,深圳唯冠的准备更充分,策略更聪明,措施更有力。
在法庭上,深圳唯冠的表现则更为突出。继成功赢得与苹果公司的商标确权诉讼一审之后,在广东省高院的二审开庭审理中,深圳唯冠也被认为是占得了上风。苹果公司出示了一些证据,试图证明深圳唯冠参与了台湾唯冠的iPad商标转让事宜;但相关证据的法律效力并不充分,因此在庭审中比较被动。
看起来,深圳唯冠似乎掌握着诉讼的主导权,但赵占领认为,深圳唯冠看似主动,实则被动。深圳唯冠是比较期待能够与苹果实现和解的,以拿到数额可观的转让费或赔偿金。但苹果公司却有两条路可走,既可以选择和解,也可以选择诉讼到底。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掌握着真正的主导权,而唯冠却只能等待着苹果的决定,当然其开出的价码高低是能否和解的关键因素。
唯冠期盼和解
从广东高院的庭审情况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苹果赢得诉讼的机会不是很大,但这种可能性也并非完全不存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家苹果零售店负责人就认为,中国有关方面必然会考虑到这个事件的影响力——一旦判定苹果这家著名跨国公司败诉,会引起人们对中国市场环境的担忧。
也有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唯冠的行为如同欺诈。台湾唯冠签署协议转让了 iPad商标,其兄弟深圳唯冠公司却不认帐,这至少在诚信上是有问题的。
不过,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上述方面。目前,广东高院已经完成了二审开庭,理论上随时可以做出终审判决,但法院则迟迟没有宣判,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显然,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案件,法院也在权衡利弊,试图做出平衡各方利益的裁决。而双方达成和解,或许是法院最愿意看到的结局,也是深圳唯冠所期盼的。
对于深陷债务危机,背后有八大债主的深圳唯冠来说,打这场官司的唯一目的是要拿到一大笔钱,从而给自己赢回一线生机。
双方的算计
最终能否和解,则取决于各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苹果公司要精确估算可能付出的代价。
据透露,深圳唯冠要求的金额是4亿美元。这个数字显然过于天文,绝无可能。业界专家认为,苹果所能接受的金额不超过1亿美元,甚至有人认为上限是3000万人民币。
苹果需要计算的是一旦败诉可能要付出的代价。如果败诉,苹果会失掉iPad 在中国的商标权,并面临着对深圳唯冠的赔偿和来自政府的处罚。
iPad虽然是一个知名商标,但其自身的价值其实并不大。深圳唯冠拿了这个商标并无用处,更是难以套现达到还债的目的。苹果即使丢掉iPad商标,仍可以换个品牌销售,对其市场份额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圳唯冠的处境并不有利。
赔偿和罚款难以准确计算。但是前者的数额不会太大,因为苹果iPad的销售并没有给深圳唯冠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也没有损害其声誉。罚款金额的多少取决于政府的认定,不过这笔钱是进不到深圳唯冠口袋中的。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苹果可能遭受的损失其实是有限的;而一旦不能和解,深圳唯冠反倒会遭到惨重的损失。这也是说苹果掌握着实质主动权的原因。
一位接近苹果公司的人士告诉记者,苹果在此事件上的态度很强硬,不会轻易妥协。考虑到会在全球各地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苹果不会愿意付出大笔的赔偿金,而宁愿花大笔的律师费来聘请国内最好的知识产权律师。
他认为,如果乔布斯在世的话,很可能采取iPad撤出中国市场的极端措施。尽管iPad在国内也很受欢迎,但中国内地市场的销量只占全球的5%。即使不在内地销售,也会有大量水货产品进入,苹果损失的市场份额在2~3%,微不足道。当然,苹果现任CEO库克是个理性的生意人,有可能会为了中国市场的生意而选择和解。
低级错误的教训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苹果都要为自己的失误付出很大代价,而这只是因为他们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赵占领说,这是典型的小疏忽导致大恶果,苹果在通过IP公司购买iPad商标权时没有弄清楚权属区分。其实,他们只要到国家工商局的网站上查一下就能知道iPad商标在谁手中了,或者当初在跟台湾唯冠签协议时,让深圳唯冠盖个章也可。
这些我们大家都能想到的问题,苹果却没有意识到,很可能是因为苹果方面聘请的都是外国律师,对中国法律不太了解。这其实也体现了苹果对中国的不重视,没有让本土人士参与到重要的决策当中来。
苹果的低级错误,也给国内企业上了一课——连苹果这样的大公司都会犯错,我们的企业更要小心了。赵占领认为,国内企业一方面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要制定与知识产权战略相一致的品牌战略。他说,对于大企业和创业企业来说,都是如此;因为一旦出问题,更换品牌的代价会很高。
很多被查扣了产品的渠道商认为自己很冤枉,因为自身并无过错,是上游厂商之间的恩怨殃及自己。对此,赵占领介绍说,我国商标法中有明确规定,如果明知是侵权产品仍要销售的,经销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他建议经销商在选择代理销售的产品时,应事先了解相关情况,避免被误伤。
尽管目前稍显平静,但此事件给经销商带来的不良影响还会继续下去。3月 17日,苹果新iPad(iPad 3)在海外上市销售,但在内地的上市遥遥无期,内地经销商只能卖老产品。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国内的iPad 2产品供应并不充足,其中16G WIFI版本普遍缺货。这一型号的价格在新iPad上市后,由3688元下调到了2988元。在京东商城,该产品处于有价无货状态。在中关村的一家苹果授权店,虽然有现货,但是店员强行搭售300 元的配件,变相将价格提高到3288元。而在另一家苹果店,店员更是报出了 3488元的高价。他们都表示,新iPad近期难以在国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