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超信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的推动力是用电脑结算取代算盘,以此带来结算效率和准确率的巨大变化,成为商超一个标准的配置。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商超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带动企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近几年,随着电商的迅速崛起,传统商超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新一轮的信息化浪潮将推动其进入新零售时代。
信息化宜早投入
近几年比较有实力的商超企业,如华润、苏宁、永辉、步步高等在信息化上的投入越来越大,而且更倾向于采用外资SAP、甲骨文等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小商超、二三线城市零售企业在商超上的投入也有增加的趋势。
商超信息化投入之所以呈现增长的趋势,与电商带来的冲击有密切的关系。电商的迅速发展挤占了传统商超很大一块业务,比如1号店在嫁接了沃尔玛的采购资源之后,在商品供应链上得到了强化,在销售国外商品有很大的优势。今年1号店做了2次牛奶半价促销活动,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响应,牛奶的销量急剧上升,甚至创下了纪录。消费者对牛奶的消费量每年有一定的增量,但不可能是翻番式地增长,消费者选择了在电商购买,势必就减少了在传统商超购买的机会。数据统计显示,1号店2010年的营业额为8亿,到2013年迅速增长到115多亿,相应的传统商超企业如上海联华、世纪华联等这2年从财报上看,业绩一直在下滑,甚至有些门店因为运营欠佳而被迫关店。
此消彼长让商超企业感受到生存的压力,开始考虑应对的策略。“商超企业想要改善这种现状,只有苦练内功,把以前没有投入够的部分及时补齐,其中信息化是比较容易去实施,不管将来发展成什么样都是需要去做的,晚投入不如早投入。”上海海鼎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事业部总经理陈庆洪表示。海鼎专注于零售信息化近20年,在商超领域有着大量的客户群。
陈庆洪建议商超企业早点投入信息化否则将没有机会实施了
陈庆洪所说的“晚投入不如早投入”其背后蕴含的意思是,在电商如此迅猛的攻势下,如果太晚投入等到危机来临时,可能商超企业最终连实施信息化的机会都没有了。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商超企业不去重视信息化建设显然已经是不行了。
在陈庆洪看来,尽管商超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跟国外大型商超在信息化上的投入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沃尔玛每年在信息化的投入约为营业额的4%,而国内很多商超企业投入仅为1%,甚至有不少中小商超企业连1%的投入都达不到。
提升体验反击电商
电商的出现对传统商超企业是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商超企业也在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是个不错的选择,进军电子商务就成了很多传统商超企业选择的发展路线,从外资的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到内资的联华、华联、农工商等商超企业都在构造线上的能力,喜士多与天猫、全家与亚马逊实现O2O打通,大润发投入大量资源上线飞牛网运营网上商城等一系列的动作,这些都可以看出传统商超在电商领域付出的努力。
其实从国外电商的发展来看,做得比较成功的很多还是从传统零售企业发展过来的。在北美排名前10的电商中,除了亚马逊不是传统零售企业之外,梅西百货、沃尔玛、百思买等9家企业都是传统零售企业。因此传统零售企业构建线上能力的前景还算乐观,商超拥抱互联网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也符合发展的潮流。
但在国内有个事实却很难改变,随着1号店、京东、天猫超市等电商跑马圈地宣告一个段落,在消费者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粘度,传统商超企业要想改变电商的市场格局已经很难,比较可行的方式是依托线下良好体验的优势,对电商进行反击以挽回流失的顾客。
对此,上海安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华认为,在电商崛起的新零售时代,商超企业一定要增强自身门店的消费体验,比如支持灵活的支付手段、更多的支付方式(现金、移动支付、购物卡、购物券)等等都是商超线下的优势。此外,商超门店必须将信息发布系统提上日程,并通过信息标牌将之做成与顾客互动的系统,顾客可以查看打折信息、使用积分、促销信息、停车指引、产品导购等等。通过受众分析功能,零售经理能够获得顾客的客观统计数据,以最大限度提高信息的价值,分析与消费者的互动过程,并优化屏幕显示的内容。
互动终端是提升客户体验的有效手段
张志华举例说,上海有一家装潢非常好的商超,其硬件水平在整个上海达到了一流的水平,但是在购物体验方面却做得很差,因为营业面积很大,缺乏有效的指引从而让顾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寻找商品上,导致经营状况不是很好,还影响了后续其它地方的招商。由此可以看出提升客户体验对于商超尤其重要。
安贸信息信息作为NCR零售解决方案在国内的总代理,现已引进了NCR的自助结账系统,希望借助这一新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商超的购物体验。自助结账系统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很多到过国外商超的人士都已体验过,对于国内顾客会感觉很新奇,同时也可以减少排队的时间。自助结账系统对于商超企业来说,还能减少人工的成本。“几年前我刚开始接触自助结账系统的时候,将之推荐给国内的客户发现很难推得动,主要原因是与人工收银成本比较下来5年难以收回成本。”张志华坦言道。但是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现在这一情况已经发生了逆转,仅需2年半就可以收回成本,国内新建设的商超开始对这种解决方案感兴趣,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客户的体验。
开源节流提升竞争力
除了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之外,商超企业还要在自身上找出路,也就是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去展开。
所谓“开源”是要利用好商超企业每日产生的海量数据,做好商品组织提升盈利空间。商超是典型产生大数据的领域,每天大量的商品流通,日积月累数据规模就变得很可观。然而很多商超企业却不重视对数据挖掘和分析,以保护顾客资料之名,将数据保护起来却不加以利用。
张志华认为这些数据对于零售商来说有很重要的价值,零售商要抛弃陈旧的观念利用好数据,NCR在美国有一支几十人的数据分析团队,专们为零售商分析交易日志,通过分析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商品销售的整体情况、各时段备货建议、如何摆放货物占用最少的货柜、与电商商品差异化……等等,以此优化商品组织,商超企业只需付一些服务费就可以得到这些非常有价值的服务。
而“节流”则体现在商超企业内部提高运转效率上,降低企业运作成本。通过构建高效的办公系统、内部批复流程,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内部的沟通与协作,还有就是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系统。以前的商超重采购不重流通,议价能力很强,能够将价格压下来,但是库存管理、保质期管理、损耗管理都做得不是很好,由此导致成本上升。这有管理的原因,也有这个行业普遍不重视的惯例。现在,电商的发展对物流和供应链的推动非常大,商超企业是时候紧跟电商改善这一环节。
拥抱电商构建“全渠道”
陈庆洪向记者介绍,海鼎这几年有块市场增长比较快,就是全渠道零售。所谓全渠道是指未来的购物环境随着信息的发达,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购物习惯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任何途径购买到需要的东西,将来将不再分线上线下,任何一个触点都可能成为接触顾客的接入点,手机、平板、电脑、门店、社交网络、电视购物等等都可以成为顾客购物的渠道。这些渠道需要信息化去打通,因此信息化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商超企业要构建全渠道,其中一条路径是拥抱电商。京东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其先进的供应链和物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京东物流的触角到了二三线城市,依然难以很好地覆盖到。而二三线城市的零售企业通常在当地都是龙头老大,这类企业可以与京东等电商企业进行对接。
海鼎在山西太原的客户唐久,就与京东进行了深度融合,京东希望发展太原地区的零售商作为顾客接收点,而唐久又希望去尝试电商这一渠道,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客户,双方因此一拍即合。通过海鼎打通双方项目的实施,最终让太原当地的顾客随时随地买到所需的产品,无论是网上下单还是门店下单都可以。将来甚至可以实现一小时送达的服务,在办公室下单就近的门店一个小时内就可以送到,全渠道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电商通过与二三线城市零售商的合作,使得配送的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这对于快消品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产品本身利润就微薄,甚至不赚钱,配送成本的下降将可以明显降低运营成本,甚至转换为利润。
海鼎把握住了二三线城市零售商的这一需求,并将之作为重要的战略在全国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