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要闻 > 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开考”,瑞数信息做网络安全“守门人”

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开考”,瑞数信息做网络安全“守门人”

2025-08-27 16:41  

基本信息

面向行业
应用领域

一年一度的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习已落下帷幕,这不仅是对企事业单位安全体系建设能力的一次“年度大考”,更是透视未来安全趋势、升级防御策略的绝佳窗口。自2016年试点启动,到如今的全行业推广,实战攻防演习历经9年,已经呈现出攻击实战化、防守体系化、演习常态化的鲜明特征。

 

与去年相比,今年攻防演练透露出了网络安全的新趋势。

 

一方面,攻击强度和烈度显著提升。攻击演习的组织形式和威胁类型更加多样化,新增更多专项攻击,如APT(高级持续性威胁)、0day漏洞攻击、数据窃取、勒索攻击等。这些攻击手段具有更高的隐蔽性和破坏性,对防守方的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创新和相互渗透,伴随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攻击者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漏洞,大模型、智能体应用等成为潜在被攻击对象,网络安全风险从单点向全局蔓延。

 

网络攻击手段与工具持续进化升级

 

就像中世纪城堡的防御工事需要应对不断升级的攻城战术,如今的网络安全系统同样需要动态的攻防演练来筑牢防线,对抗性攻击与防御技术的军备竞赛成为了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议题。

 

随着演练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广泛应用,攻防演练的攻击手段不断丰富,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漏洞攻击、身份仿冒等新型作战策略,向多样化演变。回顾2016年至今的实战攻防历程,攻击手段的进化路径清晰可见,其复杂度与专业化程度呈指数级提升。

 

2016年,网络实战攻防演练处于起步阶段,攻防重点大多集中于互联网入口或内网边界。从演练成果来看,从互联网侧发起的直接攻击普遍十分有效,系统的外层防护一旦被突破,横向拓展、跨域攻击往往都比较容易实现。

 

2018年,防守方对攻击行为的监测、发现能力大幅增强,攻击难度加大,迫使攻击队全面升级。随着参与演练单位的防御能力大幅提升,攻击队开始尝试更隐蔽的攻击方式,比如身份仿冒、钓鱼WiFi、供应链攻击、邮箱系统攻击、加密隧道等,攻防演练与网络实战的水平更加接近。

 

2020年,传统攻击方法越来越难取得成效,攻击队开始研究利用应用系统和安全产品中的漏洞发起攻击。比如大部分行业会搭建 VPN设备,可以利用VPN设备的零日漏洞展开攻击;也可以采取钓鱼、爆破、弱口令等方式来取得账号权限,绕过外网打点环节,直接接入内网实施横向渗透。

 

2021年,攻防对抗进一步升级,防守方攻击监测防护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攻防技术的快速提高,使得攻击队攻击成本和攻击难度也快速提高。攻击队开始大量使用社工攻击手段,从邮件钓鱼发展到微信等多种社交软件钓鱼,甚至到物理渗透、近源攻击,力求有效绕过防护壁垒,快速进入内网。

 

2023年攻防规模达到历史之最,防守队和攻击队都接近300家,并且0day数量达到300个左右。值得警惕的是,攻击方针对能源、金融、交通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攻击已呈现组织化、产业化特征:攻击队不再是零散的技术团队,而是形成“漏洞挖掘-攻击实施-数据变现”的完整产业链,攻击技术与真实网络犯罪手段几乎无缝衔接。从简单的病毒木马到复杂的APT攻击,从黑灰产的小规模窃取到勒索软件的大规模勒索,网络攻击的“武器库”正持续扩容。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网络攻击的“战术手册”不断更新。结合最新实战攻防演练成果,当前攻击手段正呈现四大显著趋势,对防御体系构成全方位挑战。

 

首先,攻击手段呈现多元化扩散​。传统攻击多瞄准服务器、终端等核心设备,而如今,智能终端(如智能摄像头、工业传感器)、办公大厅自助机小程序、微信生态(公众号、小程序、企业微信)等边缘节点成为新型攻击入口。供应链攻击与钓鱼攻击构成主流攻击范式,攻击者不再直接攻击目标单位,而是通过渗透其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的系统,以“迂回战术”突破防线。

 

典型案例中,攻击者会在供应链企业的补丁升级包中植入恶意代码,诱骗用户执行“正常升级”操作,进而实现对目标网络的远程控制;或通过伪造微信工作群消息,诱导员工点击钓鱼链接,窃取企业内网访问权限。

 

其次,攻击工具向隐蔽化、智能化升级,使得防御难度呈指数级增长。攻击工具的进化路径清晰可辨:从早期的简单脚本工具,到具备JS解析能力的专用程序,再到脚本驱动的浏览器/APP模拟器,直至当前能实现录屏操作模拟、真人行为仿造的智能工具。这类工具不仅能自动完成漏洞扫描、0day探测、撞库攻击、敏感文件挖掘等流程,还能模仿人类操作习惯(如随机点击、间隔输入)规避检测。更甚者,攻击方通过开发专用接口实现工具集成化与平台化运作,构建起全自动化攻击链条,大幅提升攻击效率与隐蔽性。

 

第三,API接口成为攻击核心目标​。这与数字化时代的业务特性密切相关,API(应用程序接口)作为系统间数据交互与业务逻辑承载的“桥梁”,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核心数据与业务安全。攻击者通过发送恶意请求、越权访问等方式,可轻松利用API漏洞绕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传统防护设备,非法获取用户隐私、交易数据等敏感信息,甚至直接篡改业务数据、中断服务。

 

第四,“AI+人工”协同攻击日益广泛,推动攻击进入精准化、高效化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让攻击者拥有更加智能化的攻击工具。通过分析目标网络的防御模式、流量特征,AI可快速识别防御薄弱点,为人工攻击提供精准指引。同时,AI能自动生成多样化攻击,降低被特征库识别的概率。防守方需要不断创新防护技术和策略,以应对日益增强的攻击压力。

 

面对持续升级的攻击压力,网络安全团队普遍陷入“被动应对”的困境。这种困境的核心矛盾在于,攻击方只需突破一个防御点即可达成目标(如窃取一份核心数据、植入一个后门),而防守方需实现全链路、无死角防护,任何一个微小疏漏都可能成为“致命缺口”。多数安全事件呈现“事后响应”特征——系统被拖库、植入后门后,防守方才通过日志审计、异常流量分析发现攻击痕迹,此时损失已不可挽回。随着业务系统的快速扩张,攻击面持续扩大,安全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防御压力日益加剧。​

 

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要实现防御视角的转换——从单纯的防御视角,转向结合攻击者视角监测完整攻击链条。瑞数信息通过深度参与实战攻防,总结出各类攻击的典型流程与防护要点。

 

在实网攻击中,攻击者的行动逻辑呈现“渐进式渗透”特征。初期在外围探测阶段,会重点瞄准关注度低、防护薄弱的系统(如老旧业务系统、测试环境)、存在高危漏洞的设备、第三方供应商接口、运维服务入口等“软柿子”。通过目标信息收集(如企业架构、员工信息)、漏洞扫描、路径探测、账号破解等步骤,逐步突破外层防御。进入网络后,攻击者会采用人工渗透、0day/Nday 漏洞利用、突破安全措施(如杀毒软件、终端防护)、获取shell(系统命令行权限)等方式,层层深入至核心内网。最终通过收集资产信息、定向控制关键设备、提升操作权限,掌控整个网络的主动权。

 

在供应链攻击中,攻击者的策略更具“迂回性”。首先识别使用敏感数据的软件开发供应商(这类企业往往与目标单位存在深度业务绑定),将其作为“跳板”。选中目标后,利用供应商软件中未知或未修复的漏洞侵入系统,或在源代码中植入恶意组件,一旦供应商被感染,便通过横向移动(如利用VPN、远程桌面)访问连接的目标公司敏感数据。此外,还会通过钓鱼攻击欺骗供应商员工泄露登录凭据,直接获取目标网络访问权。最终,通过数据窃取、加密勒索等方式实现攻击目的。

 

从攻击者视角出发,网络安全还面临多重系统性挑战。首先,资产类型与数量爆炸式增长(如物联网设备、云资源、API接口),导致安全从业者难以全面掌握潜在风险点,攻击面既大又模糊。其次,供应链层级复杂(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甚至N级供应商),安全标准不统一,形成“防御短板”。第三,企业内部不同团队、部门的安全重视程度差异显著,员工安全意识参差不齐,易成为“人为突破口”。第四,0day漏洞的不可预知性,使其成为防御体系的“最大盲区”,一旦被利用,往往造成灾难性后果。

 

构筑纵深防御体系 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对抗

 

实战攻防演练反复证明: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只有不断进化的防御体系。面对多样化、智能化的攻击手段,临时抱佛脚、仓促应对的模式早已失效,必须以系统思维构建体系化防御,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的范式跃迁。

 

传统被动防御本质是“事后补救”,多采用隔离、修边界等单点技术,安全产品间缺乏联动,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境。而主动防御强调“事前防控”,通过梳理现有安全架构,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新设计企业整体安全体系,形成“多层联动、动态响应”的纵深防御网,防患于未然。

 

对防守方而言,单一的产品是无法实现安全的,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建立全面监控的能力、高效协同等,都是赢得网络安全战的先决条件。

 

基于主动防护理念,瑞数信息改变了传统网络安全的“游戏规则”,推出动态安全技术,可实现0day防护(识别工具行为直接阻断)、漏扫防护(隐藏漏洞和敏感信息)、动态干扰(用动态封装和混淆技术干扰攻击),还通过数据安全检测与应急响应系统(DDR)应对勒索攻击。此外,瑞数WAAP超融合平台支持多种安全产品部署,覆盖全应用渠道,提供多层级联动防御,助力关键基础设施构筑安全屏障。

 

在0day漏洞防护方面,瑞数信息跳出依赖漏洞特征的传统思维,从0day漏洞利用工具的固有行为属性切入。无论漏洞类型如何,工具攻击必然呈现“非人类操作特征”(如高频请求、固定路径访问)。基于此,动态安全技术可直接识别工具行为并实时阻断,无需等待漏洞特征更新,实现对未知0day攻击的“泛化防御”。

 

在漏扫防护中,系统通过漏洞隐藏、敏感信息伪装、动态挑战等技术构建“迷雾屏障”,将高危、中危漏洞及网页目录结构隐藏,使扫描器无法识别真实系统架构。通过对敏感信息(如数据库路径、账号密码)进行动态混淆,即使被扫描到也无法利用。同时,向扫描器发送动态挑战(如随机验证码、逻辑谜题),区分人机操作,精准拦截自动化扫描工具。最终,让攻击方扫描不到任何有价值信息,丧失攻击基础。

 

防御技术方面,瑞数信息通过动态封装与动态混淆两大创新技术实施主动干扰。Web代码混淆可实时变换代码结构,使攻击者难以逆向分析;JS混淆能随机生成变量名、函数名,破坏攻击脚本的稳定性;前端反调试技术可阻断调试工具的跟踪,增加人工分析难度;Cookie混淆通过动态生成、实时更新认证信息,使攻击者窃取的Cookie瞬间失效;中间人检测则能识别代理工具、VPN等攻击通道,切断攻击链路。这些技术不依赖任何特征或规则,从根本上干扰攻击行为的实施。

 

面对愈演愈烈的勒索攻击,瑞数信息的数据安全检测与应急响应系统(DDR)构建起“备份-检测-恢复”的完整防护闭环。通过加密备份、异地备份等策略确保数据“可恢复”;实时监测异常加密行为(如批量文件加密、勒索信生成),第一时间预警;一旦发生攻击,可快速恢复备份数据,将业务中断时间压缩至最低,守住数据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此基础上,瑞数信息推出WAAP 超融合平台,实现安全能力的“协同作战”。该平台支持WAF(Web应用防火墙)、Bots防护、0day攻击防护、应用DDoS防护、API安全防护等多项安全产品的单独或联合部署,覆盖Web、移动App、H5、API及小程序应用渠道。通过多层级联动防御机制(如前端干扰与后端阻断协同、异常行为分析与威胁情报联动),实现“一处告警、全域响应”,让企业在复杂网络环境中轻松构建一体化防御体系。

 

目前,瑞数信息的动态安全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运营商、金融、政府、教育、医疗、企业等关键领域,为网站、APP、小程序、API等提供全方位防护,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与经济损失。同时,瑞数信息还深度参与多项国家级网络安全重保工作,在重大活动、关键时期筑牢安全防线。

 

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持续进化,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习已从“技术对抗”升级为“体系博弈”。瑞数信息通过“动态安全+AI”的深度耦合,不仅破解了零日漏洞、多源低频攻击等难题,更以“主动干扰、智能响应”的防御范式,为关键基础设施构筑了安全屏障。未来,随着AI与网络安全的深度耦合,瑞数信息将继续引领动态防御技术的创新,助力网络安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对抗”跃迁,为数字经济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赞 0个人觉得赞
logo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有限公司

规模:1000人以上

网站: www.pccwsolutions.com.cn

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有限公司(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是电讯盈科有限公司旗下的资讯科技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旗舰。提供系统开发和行业解决方案整合,IT外包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

粉丝2

关联信息

关于我们 | 全生命周期管理 | 服务的客户 | 版权说明 | 联系我们

公司名称:北京金誉在线伙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 15026202号-1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