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是必要的,但银行却不是。”多年前,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曾在银行业广传,也埋下了焦虑的种子。不过,在银行数字化转型及数字金融日益创新发展的当下,值得深思的是,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业的主要载体,其未来变革路在何方?
Gartner公司高级研究总监颜晶
日前,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公司高级研究总监颜晶以《银行业展望未来并采取行动》为主题,面对媒体畅谈了Gartner对于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及洞察。
从“产品模式”转向“客户中心模式”
在数字时代,伴随着数字技术与客户需求的双重变化,如今的银行已步入4.0发展阶段,也即“开放银行时代”。与之同时,银行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即由此前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在“客户为中心”的新时代,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颜晶以主人公梦涵为例深入分析解读了新时期代表性客户的金融需求。梦涵是一位现代女性,并具有两个代表性身份:其一是一家制造业公司CEO,其二是作为一个已有两个孩子的已婚太太。
对于梦涵而言,金融机构不仅为她的业务及事业提供支持,还要支持她在生活方面的需求。具体而言,为三个方面。首先,她希望金融机构可以支持个人和家庭的需要;其次,她希望金融机构可以协助发展自己的业务;此外,她希望金融机构可以帮助推进自己的事业发展。
而这种需求也对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三大要求:
第一是须具备充分的灵活性、便利性。例如疫情下,能够不去银行网点就能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
第二金融服务能够融入到现代社交关系网络。这种需求也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仅售卖传统金融产品,还应提供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附加服务,比如提供智能评估和智能建议服务;
第三,金融服务无所不在,同时可以实现全渠道交付。
不难看出,在梦涵看来,新时期既希望能够自由的、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希望兼考虑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并能够将其融入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性。此外,梦涵还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提供除传统业务之外的附加服务,以帮助自身业务及事业实现增值和成长。
银行业须打造四项基本技能
那么,在明确了客户的核心需求以及其对银行金融服务的期许后,如何来实现和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
在Gartner看来,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八个方面:数字意识、敏捷性及创业思维、数据分析能力、数据沟通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数字化风险及治理、人才吸引和可持续性金融服务能力。
颜晶认为,在新时期,现代银行要满足客户需求并构建起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要具备如下的四项基本技术能力。
第一是API技术能力。API作为构建“开放银行”的必备技术,自诞生以来一直是连接银行内部以及外部企业账户系统的重要工具,也成为未来能力及服务输出的一个重要发力方向。Gartner数据显示,未来API仍将是金融机构业务和技术战略重心。据预测,到2024年,30%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银行将推出银行级服务以获得新收入。
第二是云计算技术能力。云作为现代数字基础设施,可以帮助银行完成可组装业务的搭建。尽管当前中国的银行机构在上云方面遇到包括监管方向、自身发展战略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的困惑,但云计算技术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关注热点。Gartner预计至2030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达1万亿美元,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第三是构建金融生态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Gartner最新数据调研显示,有54%的金融机构未来将会考虑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同时,也会通过大力构建银行自身金融生态体系,致力于在与生态伙伴的合作中寻找和挖掘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价值。
第四是数据分析与全渠道交付。在Gartner看来,数据分析对于大规模交付至关重要。数据分析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服务客户、增加互动,而非简单的将客户相关服务由线下转为线上或实施数字化。Gartner于2020年发起的一份关于“数字化服务”的问卷显示,所有参与客户表示并不接受100%的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客户青睐的是数字化和人工以及综合渠道相结合的服务。另据Gartner最新数据调研显示,当“数字体验”被情景化时、金融机构从客户端获得正向收入的可能性会增加60%-90%。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毫无疑问,如果不思改变,那么就会被时代的大潮所淹没。颜晶最后表示,“数字化转型”注定是一条较为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金融机构会遭遇到无数的困难和不确定性。因为“技术”本身正通过不断发展迭代和演进在不断颠覆人们的认知。“但是我们相信,是无论未来如何去变幻,作为金融机构的领导者只要坚定自身的战略定力和初衷,就一定可以到达数字化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