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早在2000年于福建任职期间,就前瞻性地提出建设“数字福建”战略构想,并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开启福建数字化转型之路,种下“数字中国”的种子。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可预见的未来,谁能掌握更多数据资源、创新关键核心技术、释放数据潜能,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
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的《经济》杂志,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是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渠道。
《经济》杂志联合B.P商业伙伴开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包括“数字经济”系列访谈、活动等。相继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广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时杰、B.P商业伙伴创始人兼总裁国秀娟、中国通信工业协会5G专业委员会主任孙伟等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全面论述我国数字发展取得的宏伟成就,深入思考新发展阶段数字中国的建设之路。
欢迎持续关注后续系列更新。
今天推送“数字经济”系列文章——《中科院大学李颖:要最大化体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访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有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末,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因素。4月24日,在“2022数字生态英雄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做客由《经济》杂志与B.P商业伙伴联合出品的“数字经济直播间”,就如何最大化地体现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分享观点和建议。
记者: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此背景下,应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推动全球制造业转型和产业变革?
李颖:从全球新形势来看,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需要在宏观层面把握好三个方面:
1
统筹发展与安全
从海关统计数据、欧美地区在华商会相关报告、在华外企投资动向来看,产业保护主义不是产业界的内心诉求。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制造业的赋能应该是开放式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而安全则体现在对外部攻击的联合防御、重大网络安全漏洞的联防联控,以及对数据黑市和敏感信息交易的监测治理等方面,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对数据要素流动、交易、使用的可视化的洞察和应急处置能力。
2
兼顾实体与虚拟
对实体经济而言,数字经济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而不是破坏性的颠覆。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车等新技术在改变传统产业链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和财富总量,新生了大量的新职业。鉴于此,产业链各界需要在推进数字经济过程中,注重新业态发展的监测与培训,注重职业联动能力,处理好资产、人员、资金等生产要素在老旧业态的兼容调配问题,最大化地体现出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
3
注重公平与效率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刻认识到数字平台对地方产业经济的支点作用。同时,随着“东数西算”等重大战略决策的落地,新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也会不断建立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各地对不同类型数字龙头企业的态度,以及法律政策对数据存储、交易流通、标注脱密、跨界开放、开源创新等的包容审慎空间,决定了数字经济对当地产业的赋能提质空间。
记者:近年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磅文件相继出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站在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应如何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李颖:数字经济是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就“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作出过重要论述。《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是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带病发展的问题,从过往实践来看,需要重点把握需求、供给、治理三位一体的关系。
1
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需求
形成数据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生产生活场景进行全面数字化改造,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等带动优势,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比如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在线经济、无人经济,就是典型代表。
2
以强化重大产业供给能力
保障数字经济发展可持续动能
随着全球不确定风险的增加,产业供给能力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一方面,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的能力建设和内外包容的集群化发展,是保障我国数字经济稳中向好、好中提资的关键。另一方面,“东数西算”战略布局牵引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产业供给能力的重要发展空间。
3
以破立并举的制度建设
营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
随着数字技术对生产要素流动、管理、分配的赋能,传统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格局不断被打破,并得到重新分配。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要素向最有效率的地方流动聚集的同时,也会带来公平竞争、监管疏漏等问题,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新型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成为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对核心技术、战略资源、头部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的体系化治理,以及风险监管能力制度体系建设是完善治理体系的关键。
记者:当前,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从产业发展角度,您认为,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李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需求牵引和市场规范,两者缺一不可。比如,过去我国很多基础软件企业追赶全球数字化浪潮,但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市场规范没有及时建立,盗版等违法行为带来的软件付费问题,导致“早起”的企业没有把握住市场需求浪潮。结合发展历史来看,影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1
需求的把握与创造能力
这不单指企业自主创新,还包括了政府对创新环境和创新要素的保障。近日,孕育了互联网技术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预算文件,在2023财年投资约8.83亿美元优先发展微电子技术,这是美国“电子复兴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恢复其在微电子领域的领导地位。另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量子科技等三个领域,也共计获得近7亿美元的投入。
2
市场的治理与规范能力
4月23日,欧盟成员国和欧洲议会的谈判代表就《数字服务法案》达成一致,该法案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对虚假信息、假货交易信息、针对未成年人的定向广告、算法“黑盒”等加强监管,违法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被最高处以其全球年销售额6%的处罚。这体现出了欧洲希望通过强化治理能力建设,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确保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按照自身战略利益发展的布局思路。
记者:在您看来,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为数字经济向纵深化发展贡献力量?
李颖: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已对外公开,整体来看,数字经济产业核心能力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布局、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转型融合、数字要素市场建设等,都是各地推动的重点工作。企业可以在政策的指引下,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布局,抓住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数字经济纵深化发展赢得空间,核心要义是“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国家战略布局、安全应急重大场景、工业生产重点保障等需求,宕机、丢包、断网、功能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问题的出现,表明缺乏硬实力的企业难以获得纵深化发展的机会,这个硬实力既包括自主创新能力、需求响应能力、安全防护能力,也包括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和“产学研金”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能力。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张军红
编辑:张怡 检校:谭冉
审核: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