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智慧城市,昨天他很冷峻,今天则更温暖;昨天他很理性,今天则更感性。智慧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但不能拘泥地理解为复杂的信息系统建设。服务智慧城市是IT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但也不能局限地固执于产品、技术思维。
华为的能力不仅是云管端
此为如今华为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如果以每年高交会为节点,对华为智慧城市理念进行总结,即可感知以上变化。参观19届高交会华为智慧城市展台,“城市大脑”,即城市运营管理中心(IOC)被设置在更为抢眼的位置。各类智慧场景应用依然唱主角,但华为最为骄傲的“城市数据中心”展区则被割爱撤销,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神经系统”。
此前,华为一直强调其云、管、端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也基于此,2016年,华为提出智慧城市“一云二网三平台”解决方案架构,此是华为能力的体现,也是华为的业务边界。但坦率地说,不管是“云、管、端”、还是“一云二网三平台”,仍属典型IT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思维。
智慧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但不能局限地理解为复杂的信息系统建设。如认识停留于此,智慧城市将如ERP般,固化城市服务流程,也终将无法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如今,华为改变认识角度:视智慧城市为有听觉、有触觉、有思考能力、有学习能力的“有机生命体”。
换个角度看华为
由此,华为提出“城市神经系统”概念。中枢神经,即城市智慧大脑,对应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城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周边神经系统,即城市的感知体系,对应华为的城市物联网、城市互联网。
当然,如从技术角度看,“城市神经系统”只是此前“一云二网三平台”的另一种诠释。但从服务、运营、产业角度看,华为EBG中国区总裁蔡英华表示,智慧城市是“城+市+产”的组合体,是实体城市与数字经济的综合体。因此,智慧城市要具有自我演进、自我造血功能,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一个迭代演进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目前,华为智慧城市神经系统具备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Openlab开放创新实验室,华为与合作伙伴联合创新孵化了24类超过100个智慧城市场景化解决方案,满足智慧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需求。
此为华为的智慧城市能力,但比能力更需要关注的是,华为开始以城市运营思维,而非以IT思维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举例说明,在智慧敦煌,华为通过量体裁衣的顶层设计,将旅游运营,延伸至城市运营;将线下营销,延伸至线上营销;将敦煌旅游资源,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将游客、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统一构建为旅游生态。同时,华为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成功提升了敦煌“淡季”旅游的吸引力。2016年,敦煌旅游接待人数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37%,旅游旺季延长75天。
再例如智慧潍坊,华为将物联网生态体系引入潍坊,成立华为潍坊城市物联网产业联盟。目前,50余家企业已入驻该市,业务覆盖物联网基础技术,以及农业、水务、养老等多个领域。3~5年内,潍坊将形成1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规模。
“右撇子”智慧城市
可见,华为的“城市神经系统”正在协调联动城市的各个组织器官。现代脑科学认为,左脑是主管文字、数字等逻辑思维的“理性半球”,右脑是主管想象、艺术等形象思维的“感性半球”。所以,左脑较为发达一般多用右手。
对照华为“神经系统”观点,IT思维则催生了诸多“右撇子”智慧城市,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基于现阶段的需求有余,而学习成长能力不足。目前,华为则更强调“平衡”发展,对照智慧龙岗建设,深圳龙岗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已经建成,与人类仅分为左右脑不同,智慧龙岗IOC可同时展现、管理城市经济、安全、交通、环境、民生、政务等多元数据。在多脑协同运作下,智慧龙岗IOC已成为城市的决策中心、指挥中心、预警中心、服务中心。而随着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数据的不断累积、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智慧龙岗还将展示思考能力、学习能力,伴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演进。
最后说一句:在丰满的需求面前,技术永远很骨感。华为已改换另一角度理解智慧城市,基于城市定位,进行顶层设计,基于数据能力,联合伙伴,进行场景化服务。由此,服务智慧城市的不仅是产品解决方案,更是生态体系。智慧城市也不再是固化的信息化建设,而是更多具有获得感的智慧服务。